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河大战

(2012-01-02 16:19:45)
标签:

石河大战

山海关

吴三桂

李自成

多尔衮

甲申

崇祯

k歌

购物

古城

文化

分类: 荒山野院

                                         石河大战

                                                图文/一片碎瓦当

    每一个岁末伊始,都会有许多人沉浸在缅怀过去,畅想未来的感悟里,大家用吃饭、K歌、疯狂购物的方式发泄着压抑了一年的牢骚,用喧嚣诅咒的方式表达着对2011年的不满,却依然满怀憧憬地期盼着明年物价下调,房价下跌,工资暴涨。

    我不太喜欢这种方式。挤在如织的人流里购买所谓的打折品,其实这些打折品早就被商家事先涨了个冒泡,我也不喜欢去谈论明年的工资会涨多少,涨100%的工资,必然会涨200%的物价,物价永远是跑在工资前面的选手。我喜欢一个人远离城市的吵嚷与喧嚣,静静地选择一个角落,听一听海的声音,品一品古城的味道。

    山海关是一座古城,中国历史曾经在这里发生过转变,历史的积淀给了这座古城斑驳的城墙,残落的街巷,这里看不到城市里如织的人流,听不到尖锐刺耳的汽车喇叭,大家也不用挤破脑袋去抢一些打折品,这里的人不屑于参与节日的狂欢,因为他们知道日子要一天一天过,时间要一分一秒走,无法掩盖的历史厚重感与沧桑感让这里的人有一种“身心都在纷扰外”的轻松。

http://s2/middle/61c83046gb5874ad2a2c1&690

http://s16/middle/61c83046gb5874b96c84f&690

    选择了这样一个免费参观的地方,因为只有免费的地方,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而那些高价门票的景区,早已被刻意的人工粉饰掩盖了历史的原貌。

    很多人知道山海关,是因为小学课文里有天下第一关的存在,从小种下的记忆,很难化解的开。其实除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还发生过一场重大的,影响历史发展走向的战争,就让我们揭开这场战争的面纱,从甲申山海关石河大战说起……

http://s10/middle/61c83046gb58751378069&690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春4月(农历甲申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率军直逼京城。崇祯帝深恐大明江山难保,命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救驾,并封为平西伯,诏令勤王。吴三桂率军5万进京途中听闻北京被起义军攻占,立即回师返回山海关。李自成入京后,为防止吴三桂倒向东辽满清势力,决定纳降吴军。于是给吴氏父子封侯,派降将唐通率军8千兵马,携带4万两白银到山海关犒赏。吴三桂为保护在京家眷身财平安,当即受降,由唐通接管山海关军务。吴三桂率领部众进京,准备朝见李自成接受新命。当行至滦州,得知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怒不可遏,决定拒降。当即回师山海关,向猝不及防的唐通部发起突然袭击,再一次占领山海关城。

    李自成接到吴三桂叛变的消息后,不日即亲率大军20万开赴山海关,试图一举消灭吴军。吴三桂慑于难同大顺军相抗,决意投靠满清,以免遭覆灭,于是派使者杨坤、郭云龙呈书摄政王多尔衮,欲“满汉合兵以抵都门,再灭流寇于宫廷”。多尔衮无意合兵,却趁机向吴三桂招降,回书许诺吴若归顺大清,必封王晋禄。穷途末路之下的吴三桂果然投降满洲,并决心与李自成大战一场,以提高自己在满洲贵族面前的地位,由此揭开了石河大战的序幕。

    李自成率大军自北山至南海布阵,对山海关西、北、东三面实行围抄,四月二十一日,战斗首先在石河展开。大战中,吴三桂调动全部精锐,驱众死斗,山海关守军人困马乏,难以支撑。而驻屯在欢喜岭的清军却蓄锐不发,以逸待劳。四月二十二日,据守北冀城的吴军向李自成投降,吴三桂感到危亡在即,携众将到欢喜岭面拜多尔衮,声泪俱下地请求清军进关迎敌。多尔衮见时机成熟,指挥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和关中门破阵冲击,霎时,清军旗鼓大作,各路军马所向披靡,大顺军溃败如山倒,清军乘胜追击,“逐奔二十余里,李军自相践踏,死伤无算,尸横遍野,沟水尽赤”。李自成携残部仓惶逃回京城。

    山海关石河大战,以吴清联军大获全胜而告终。三日后,吴三桂大开城门,盛迎清军入关,至此,满洲贵族为建立清帝国统治奠定了基础。同年九月,清世祖福临由关入京登基,清王朝统治开始。

http://s7/middle/61c83046gb5875cffb486&690

http://s14/middle/61c83046gb58763f9c56d&690

    走进展馆的小门,迎面看到了一堵警示墙,上面写着“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八个大字,字体遒劲浑厚,大气有力。展馆分四个展厅,前三个展厅还原了甲申石河大战的场景,最后一个展厅从思想上警示了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理,警惕糖衣炮弹的重要性。

http://s5/middle/61c83046gb58766a74fa4&690

http://s6/middle/61c83046gb58767489e85&690

    这些石雷、大刀、长矛、铁炮、火药……见证了这场战争的激烈,硝烟散后,留下的或许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讽,而是人类为历史发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http://s12/middle/61c83046gb587697d21cb&690

    竹节炮是明代中早期的火器,因炮身多箍,形状象竹节而得名。这种炮型为我国古代自行制造,是明朝水军使用的舰炮,在当时世界海军中是最先进的。竹节炮是平水面发射,击中敌船水线以下,可将船击沉。

    看到竹节炮想起了秦皇岛的地方国宝——火铳。火铳又称“火筒”,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材质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军事战争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说起秦皇岛这件地方国宝的来历还颇有一番趣味,据说是一位山海关的小羊倌在明长城的城墙上放羊时,羊蹄子踢出来的,小羊倌不知何物,本想当成废铁贱卖,后被一识货卖家花2000块钱买了去,保存下来,便成了国宝。所以至今仍然有许多放羊的小羊倌,喜欢把羊赶到城墙上,希望借羊蹄再踢出一两件宝物吧!

http://s1/middle/61c83046g788d8a96c330&690

http://s14/middle/61c83046gb5876aa6859d&690

http://s5/middle/61c83046g788d8abf9c64&690

http://s7/middle/61c83046gb5876c92fae6&690

http://s10/middle/61c83046g788d8ae73cb9&690

http://s3/middle/61c83046gb5876e9d67f2&690

    一介草民,从揭竿而起闹革命到骄奢淫欲沦孤魂。再次印证了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古往今来,一人,一家,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忘也忽焉,可是兴亡之间,往往都源自当初那“一念”。

http://s7/middle/61c83046gb5877804f666&690

http://s3/middle/61c83046g788d8c1835b2&690

http://s9/middle/61c83046g788d8c24b778&690

http://s16/middle/61c83046gb5877db1082f&690

http://s16/middle/61c83046gb587800a3b7f&690

    在这封多尔衮写给吴三桂的热情洋溢的信件上我们可以读出这样几个信息:一、大明王朝此刻有“大厦将倾”之危、满族出兵实属救帝国于危难水火之中,实际上是多尔衮为吴三桂宽心,解除内心“民族叛徒”的顾虑。事实上吴三桂起初向多尔衮借兵灭李自成,确实是想学春秋时期申包胥向秦国借兵以驱逐吴兵的做法,只是没有想到清军入关后的走势,早已不是他能控制的了。二、借管仲辅齐桓公称霸来比喻吴三桂,成就大清霸业离不开吴三桂的支持,无形中抬高了吴三桂的身价与地位。这在大清满汉等级森严的制度里实为吴三桂吃下一粒定心凡。三、用国仇可报,身家可保来暗示吴三桂认清形势,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http://s7/middle/61c83046gb5878201fdf6&690

    试想吴三桂当初“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一个女人背弃一个民族的大义与节气,这需何等的决心与勇气,如果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付出岂不惨烈?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性,它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头破血流而改变方向,也不会因为某些人被钉上了耻辱柱而放缓前进的脚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重要的不是以何为镜,而是要照出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http://s2/middle/61c83046gb58798adad81&690

http://s6/middle/61c83046gb587993b2105&690

   出门时又看到了老人家的那句话——“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http://s12/middle/61c83046gb5879bf28d6b&690

 

 

                                                                                2012年1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