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调锋收笔与笔画、字形的收放
吉仕好
收笔,有两种理解,
一是指调整笔锋的状态。书写中,毛笔的笔毫扭曲、变形了,需要调整、恢复、还原。
二是指完善笔画的形态。书写中,某些笔画的末尾(末端)出现有残缺、不完整的现象,需要收笔,使其墨色饱满、气力充沛、形态完整。
我们这里主要讲——调整笔锋的状态。
调整笔锋与收笔
说收笔,必然先有运笔、行笔。
运笔、行笔在前,而收笔在后。
毛笔经过书写、运行,笔毫会出现有:
1、散锋、开叉
2、变形、弯曲
3、紊乱、交错
并伴有水墨枯竭,书写中有干、枯、焦等现象。
此时,收笔的作用主要是——
01、
收拢、聚拢笔毫:针对散锋、开叉的
02、
整理、拉直、顶直弯曲、变形的
03、
理顺紊乱、交错的。(理顺的动作可以逆,也可以顺,总之要恢复、还原为毛笔的初始状态,或向初始状态靠近)
那么这个收的动作,是怎样的呢?
也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或轻一点,或重一点,或稍停留、等待,或就地旋转,或卧笔顺峰拖带…..等等
所有这些收笔——都是针对书写时,毛笔的状态而言的,而且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这个过程的书写内容,需要老师设计相关的练习课程,在字的大小、书体、墨水量等多方面都要综合考虑。
笔画、字形的收放
通常我们讲收放要自如,这个收是指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收是指各种笔画组织在一起时,能够将长的、斜的、不正的、细小零散的、不规则的等进行压缩、整理、归纳、打包等,使这些笔画、字形能够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
具体的说——
长的:要能变短。
斜的:要能够平稳、平衡或者有依靠。
零散、琐碎的:要能够排列有序,或归纳成形(图案)
不规则的:要能够尽量规则化发展,实在不行,就分割、变形,使局部规则。
.....
那么这些有关“收”的技巧,发挥得好不好,又如何来衡量来呢?
或者说,要怎样才能辨别“收”的好不好呢?
可以指出一方向,而不是规定出一个固定、死板的目标。那就是,看能不能“放”的开!
怎么理解这个意思呢,我们来看——
生活中,学生晚上收拾书包里的东西,收的好不好,是要明天打开书包好找、好拿,就可以了。
渔夫收拾渔网,要为下一次打渔时好展开,渔网散开时,没有障碍、方便,就可以了。
总之,收拾好工具,是为了工作更方便、更快捷、更轻松等等。
因此,检验我们“收”的水平的高低,必须是“放”的自然、及时、轻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学习这方面的技法时,要适当地将“收与放”结合在一起,不能够一味孤立的收,就像我们买一把锁,不能够光考虑锁的紧不紧、牢固不牢固,我们要看看,打开锁时,是不是很容易。从哲学方面来思考也一样,衡量思想与情感的约束是否属于良性的、人性的,就看人能不能从中解放出来。
过犹不及,我们要学会规避错误与风险?
要是没有把握好,就会“收”得过头了或者“收”的不够,给下一步的“放”制造了不必要的困难与障碍。
可以怎么做,方法千千万,我们就讲一讲不可以的方面,同时,举例说一下“过与不及”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与特征。
什么叫做“收过头”了呢?
①包装得太结实了,绳子扎得太紧了;
②绳子打死结了;
③应该平放的,斜了、歪了;
④压扁了、压弯了、变形了;
⑤埋藏的太深了,(大包--小包--小小包--微小包....)
⑥分类过于琐碎,太小、太细、太多。使用、操作时要浪费时间去清点、盘算,不能直接或不能快速及时地采集到事物。
什么叫做收的不够、不及呢?
①包装得太松了;(一动就散架了)
②包装袋太大了,运用时,还要进入一个空间里去摸索;
③没有收拾干净,拖拉、亢长或有遗漏、失落;
④平均化了,没有主次、重点,没有取舍;
⑤不及时,太慢,错过了黄金时间,导致事物性质发生了变化。(如水果、蔬菜、鱼...等变质了)
⑥归纳不明确,分类过于宽泛,太大,太笼统了,(不好找)
(待续)
2013.9.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