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吉仕好书法博客
吉仕好书法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43
  • 关注人气:1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实内虚——起笔、收笔的基本法则

(2013-03-28 12:00:21)
标签:

教育

吉仕好书法

少儿书法

深圳书之林文化

少儿学书法



 网上书法课堂:(图文/吉仕好)

                   外实内虚

                           ——起笔、收笔的基本法则                   

                                   

     发现问题:起笔与收笔的原则

     如:什么地方要顿笔?什么地方可以不顿笔?什么情况下轻收笔?什么情况下重收笔?

     艺术来源于生活,书法中的艺术法则也同样来自于生活。

对于书写中起笔与收笔的原则,一般都是临摹古代书家的作品,一个字一个笔画的模仿,从中去理解,去领悟。

    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呢?

    如何才能快速的掌握和理解这个规律?

 

 

     提出解决方案:按照“外实内虚”的原则来处理

    通过我的研究,发现一个基本的方向,就是“外实内虚”!

    书法艺术中虚实,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内外也不难理解,但是,在书写中具体是怎样要求的呢?

 

 

    分析素材

 

    实:有强大、刚健、坚硬、雄壮、粗犷、丰满、充实、浑厚、结实、牢固、饱满、完整、完善、整体、全面、具体、清晰、系统、凸出、给予、奉献、挑战、有力、力量....等意义

 

    虚:有幽微、零星、细小、空旷、空虚、深陷、缓和、柔软、局部、片面、残缺、模糊、抽象、分散、瘦弱、苗条、袖珍、精巧、细腻、优雅、凹陷、包含、接纳、承接、吸收、吞并...等意义

 

    内:相对外部事物而言,指该事物所处的位置,一般用内部、里面、中间、核心、中心、中央、内层、夹层、中层....等词语来表明。

      外:也是相对内部事物而言,指该事物所处的位置,一般用

外部、外层、外面、外边、两边、两头、两端、外端、上(下)端、前(后)面、边缘、周边、四周、四围、表面、表层...词语来表明。

 

    理论依据: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哲学家 普洛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需要广义的去理解。就人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外实内虚”的结构。

    我们来看,人体本身面对外部世界时,“实”的部分:

    1、头部比较硬,民间“铁头功”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2、脚底的皮比较厚。为什么比较厚?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在生产劳动的同时,身体会自然发生变化,以适应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

    3、人的手、脚有坚硬的指甲。

    4、人的膝盖、肩膀、肘、背部等。

    外实:面对不断变换的环境,人的本能是先要能够自我保护。

    内虚:体内虚而空,食物、养分才可能被吸收、储存等。

 

   现象与规律

   生活可以说到处都有“ 外实内虚”的现象——

   1、袜子破了一点点,依然可以穿,因为“隐藏”在鞋子内。

   2、衣服在显眼处脏了、破了,却要换,因为“显露”在外。

   3、上班着装庄重,在家休闲随意。

   ......

   规律:人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幸福,会按照“ 外实内虚”的宗旨来做事。

   用坚强、力量...(自卫);

   用模糊、分散...(避害);

   用完整、全面... (展现) ;

   用系统、具体... (求索);

   用给予、奉献...(平衡);

   .....

   一句话,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虚也好,实也好,所有的手法要回到一个大的方向上来,那就是,趋利避害。而且,要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尤其是不能够因为局部的利益,影响到整体的发展。

 

http://s12/bmiddle/61c812c2gd8fa09a709cb&690

 

   应用举例:
  

     
http://s4/bmiddle/61c812c2gd9485ec6b483&690

 http://s5/bmiddle/61c812c2gx6BTKVZU8I24&690

 

 

 

http://s5/mw690/61c812c2gd949b5b081c4&690    http://s15/mw690/61c812c2gd949b649e9ce&690

http://s3/mw690/61c812c2gd949b6ad3e52&690    http://s6/small/61c812c2gd949b725f695&690

http://s11/mw690/61c812c2gd94acd9afeea&690    http://s14/mw690/61c812c2gd94ace1fb56d&690


http://s13/small/61c812c2gd94afd167b5c&690    http://s7/small/61c812c2gd94afdabdd36&690

 http://s11/mw690/61c812c2gd94b3141394a&690

http://s5/bmiddle/61c812c2gd94b31ddc824&690

                             字例来源:《孔子庙堂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