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牟宗三先生《人文讲习录》前言

(2022-06-30 15:10:28)
标签:

文化

杂谈

读书思考

分类: 思考

牟宗三先生《人文讲习录》前言

《人文讲习录》全集本编校说明

蔡仁厚、高玮谦

此书系牟宗三先生于19541956年间在台北人文友会中讲习之记录,由门人蔡仁厚辑录所成。

牟先生自1950年起任于台湾师范学院(即今台湾师范大学前身)。校中社团已有人文学社,设有人文讲座。牟先生有感于社团活动之浮泛,乃另发起人文友会,期以凝聚师友心志,通接文化生命。1954814日,首次聚会于牟先生在东坡山庄之寓所。第二次起,改借师大室聚会,隔周一次,持续两年,从无间断,共计五十一次。每次聚会讲习,大抵皆有记录。先后担任记录者,有王美奂、陈问梅(拱)、王淮、蔡仁厚诸人,并由周文杰负责刻钢版油印,分发会友。在五十一次讲会中,记录成稿者有三十六次,其中一次之记录遗失,故现存讲习录仅三十五篇,均收入本书中。在此三十五篇之中,有二十七篇曾先后刊载于香港《人生杂志》第9卷第1-3/5/7/9/11期、第10卷第3/5/7/9/11期、第11卷第2/4-5/7/9/12期、第12卷第1-2/5-7/9/11/14期、第13卷第22期(19541116日至195741日,各期之出版日期见本《全集》所附〈牟宗三先生著作编年目录)。又第三十五篇唐君毅先生讲人学”》,曾于唐先生逝世之后刊于《鹅湖月刊》第3卷第9期(19783月)之唐君毅先生纪念专号,后亦收入其《病里坤》一书(台北:鹅湖出版社,19809月)。

此外,牟先生在人文友会中所讲的莱因哈特(Kurt F.Reinhardt存在主义底义理结构》,译稿曾刊载于《民主评论》第7卷第10期(1956520日),但未收入本书。此译稿将连同另一篇在会中所讲、但从未正式发表的怀悌海(A.N?Whitehead)〈客体事与主体事译稿收入本《全集》之《牟宗三先生译述集》中

牟先生生前,门弟子曾有将讲习录辑印成书之议,因牟先生不同意而作罢。牟先生逝世之后,此议复起,始由蔡仁厚整理辑录,于19962月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单行本。本次重新编校,即以此版本依据。

编印说明

1.人文友会

牟师宗三先生,自民国三十八年夏秋之间渡海来台,次年起任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大前身)。校中社团有人文学社,设有人文讲座,经常讲习国学、史学与文化思想,年学子多所兴发。唯学校社团不免有所限,而社团之活动亦很难免于浮泛。先生有感于此,乃另行发起人文友会,本乎开放独立之精神,采取师友聚会之方式,进行课外之讲学。

人文友会,彼此是师友关系。师友是一伦,师友之关系是人格与人格相接之关系。故彼此要处得亲切、要相知、要常见面问学。人不可孤学寡友,必须亲师取友,以期道义相勉、学问相益。如此,乃能敦品励学,陶铸人才。

2.聚会讲习

人文友会于民国四十三年八月十四日,首次聚会于东坡山庄先生寓所。第二次起,改借师大室聚会。聚会之期,两周一次,固定在周末晩上举行。聚会之人,无分校内校外,自由参加。凡有志趣者,皆敞开心怀,以礼相见。如此,则学校与社会相通一矣。

友会之聚会讲习,不同于学校上课,也不同于公开演讲,而是聚会以提撕精神,激发志趣,凝聚心志。由师友之团聚,进而扩大友道精神;由友道精神之扩大,而通接文化生命,持载历史文化。

3.会友名录

在台北两整年之聚会,共计五十一次,从无间断。讲习之内容,或谈问题,或讲文献,相间而行。如此,有开放发扬,亦有收敛落实,又有自由之讨论。两年之间,先后参加聚会讲习者,约有百十之数。兹依各次讲习之登录,列名于此,以纪念:(唯资料有缺,难能详尽,祈谅之。)

……

4.讲词记录与发表

友会之聚会,皆有记录。经先生审阅修正后,即用腊纸刻钢版(如今三四十岁以下之人,恐已不知刻钢版之事矣),再油印分送会友,同时发表于香港《人生杂志》。其稿费,即留作友会聚会与印发讲录之用。

五十一次之聚会,记录成稿者有三十六次(另十五次系讲文献,无记录),某次自由讨论之记稿遗失,故现存讲录实三十五篇。其中已发表于《人生杂志》者二十七篇,已油印而未发表者一篇,经先生过目修正之讲词五篇。最后两次之记稿,先生亦已过目而未作修改。(其中第五十次聚会,约唐君毅先生主讲。唐先生逝世时,仁厚特整理此稿,发表于《鹅湖月刊》。)

先后担任记录者,第一年王美奂、陈问梅、王淮;第二年则由蔡仁厚负责。而周文杰全程刻写钢版,其勤事任劳,有足多者。

5.讲习录之编辑出版

《人文讲习录》,原先本有辑印成书之议,后以先生所着各书陆续而出,回视当初所讲,不免有简略欠周之感,故此录出版之议遂寝。而今先生竟归道山矣。师恩浩荡,高厚无极。回忆当年师友聚会讲习之精诚,可谓难能可贵,世所少有。同门友抚今思昔,以不可不留迹以传诸后,乃督命整理书稿,早付出版。

近日检视讲录存稿,回想当年友会聚会之乐,与诸友向学之诚,悠悠岁月,感怀不已!唯念师友道义,千秋永命;人文精神,万古维扬。是则常在于心而可诸世者。

中华民国入十四年八月十四日,人文友会首次聚会四十一周年之辰蔡仁厚谨识于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

牟宗三先生《人文讲习录》前言

牟宗三先生《人文讲习录》前言

牟宗三先生《人文讲习录》前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