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和小升初,是这半年的关键字。
小学6年,租房5年,搬家5次,买卖房子各1次,这回,打定主意一定要住回自己家了。
回自己家住,还有个原因就是,经历了小学,终于看清,其实这里没有哪个学校值得我们付出这么多去追随。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在家庭。
去年10月房东以收回房子自住为由企图涨房租,被豆爸机智化解,说好租期缩短到今年7月初(本来明年5月到期)。刚好我们已经打定主意不住这里了,省得我们初中第一个学期还要往这边跑了。
房东的心思我们也能理解,合同一签3年,每年的涨幅都不小,当然不平衡了。
4月份开始装修。这是我们第三次装修,但是第一次装修二手房。我从网上看来的,拆旧可以找收废品的,不但不用花钱,还能多少挣点钱。水电改造找了专业公司做,对此工长很有意见,总念叨,说我们家的活都不挣钱。
这次装修不同前两次,明显务实了。
记得第一次1996年,分到了房子,就要结束单身宿舍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尽管空间有限,还是尽量营造视觉上的宽敞感。因为原来的宿舍是一大间,习惯了大空间。所以,把客厅和卧室之间的墙拆掉了,往卧室那边挪了挪,把客厅变大了。又因为卧室一南一北,客厅在中间,光线差,这堵墙被我们改成了落地玻璃墙,是松木格子的,一侧是推拉门,挂上长长的白纱帘,感觉老好了。阳台也和卧室之间打通了,沿着墙做了一圈薄薄的柜子,既保温又能储物。厨房的一面墙也向外推了,这样,虽然进门显得局促了点,但厨房就很方正了。在那个年代,整体橱柜还没有这么普遍的时候,我们安装了整体橱柜。水路分冷热两路,厨房卫生间的龙头均有冷热水。我们甚至给电视机的电源按了一个开关。那时候复合地板刚刚流行,我们选择了一个德国进口品牌,质量真是好啊,这么多年过去,依然一如当初。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北边的小卧室,我们垫高了20公分,平时作为书房,家里来人就变成榻榻米了,空间小,只能这么变通了。最有创意的是,这个房子自带一个很深的壁柜,正好和电视在一面墙上,我们把原来的门拆掉,让木工做了一个酒柜门,关上之后很难发现这里还能打开,这在当时被很多同事学习,大家都是一起分的房嘛,都同时在装修。
可以说,第一次装修,我们花了很多心思,装修质量也确实不错,现在向外租,依然算作豪装。质量好,应该跟我公公也有关系,那时候公公亲自从烟台过来当监工,公公的手很巧,很多活他都懂,工人肯定不敢怠慢了。
第二次2005年,自己买了房子。以为这就是我们这辈子买的最后一个房子了,下了大力气装。也做了些改造。厨房分中西厨,开放式的,原来的门堵上了。客卫的墙向里推了,把洗手池做在了走廊里,自成一景。主卫的淋浴处向豆的房间推了推,形成的凹处刚好给豆做了一个嵌入式衣柜。安装了软水机、中央空调和背景音乐系统。不细说了,看这里吧:我们都很怀念曾经的家。
这一次,我们准备以简单实用为主,去掉繁琐和花里胡哨。比如酒柜这种给搞卫生增加麻烦的东西肯定是不搞了;以前的厨房龙头是抽拉式的,还能变成花洒模式,也不会选择了,就简单的普通模式就行,那些花花功能其实很少用的。灯也以面包式的吸顶灯为主,好打扫啊。东西尽量选择过硬品牌的低端货,要的是质量和服务。这次也没像前两次那样改造结构。
最牛的是,家里的所有插座开关、浴室柜洗手池马桶淋浴器、厨房和浴室的各种挂件,所有卧室灯都是勤劳手巧的豆爸安装的,这些东西也大部分是从网上选购来的,包括其中一个马桶,甚至比我们在实体店买的另一品牌的都好用。厨房的几根管子也没有用橱柜包起来,入住后豆爸自己买了漆,全部刷成白色,还挺好看。
原来亦庄的房子窗户比较大,做的英国居家伴的窗帘,质量很好,也拿出来按现在的窗户进行了修改,没有浪费。家具也基本保留原来的。原来居家伴的沙发是不能再用了,已经被租户坐得堆歪了,好像瘫在那里;宜家的双人床垫的一侧明显比另一侧塌下去很多,下面的排骨架也断了好几根,本来不想换的床看来也得换了。豆说,他们家是不是有个大胖子啊
最高兴的是豆,就给她买了全新的家具。我比较满意是新买的两个床都选择了箱体床,不仅多了两个躺着的大衣柜,而且还省得每次搞床底下的卫生了
总之搬进来以后豆非常满意,觉得跟亦庄的房子一样宽敞,甚至更好了。嘿嘿,感觉上吧,其实这个房子比亦庄的小20多平米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