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时,我叮嘱豆如果SZH说要把纸条交给老师时,你要显出无所谓的样子,而且一定要告诉他你也会把他跟你要笔的事儿告诉老师,这是重点,因为他肯定不希望老师知道这件事。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说:“对,昨天他还说不让我告诉家长。”话说到这儿,豆终于有信心了。“关于说不说心里话那段,不说也可以。以后你心里清楚就行了。”“那就不说了吧。”豆是能省则省。
下午豆放学回家,我问豆,事情怎么样了?豆:“没事儿了,现在又是好朋友了。不过,我没有很坚定地跟他说,而是懒塔塔地说的。”
想细问问豆怎么个过程,可是豆不愿意说了。我心想,豆懒塔塔地说倒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因为我后来想,毕竟都是孩子,那个男生可能只是因为太想要那支笔了,也没必要搞得太紧张,最好能说服SZH这样做是不对的,让他意识到错误,改正,还是好朋友,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我还在琢磨怎么做好呢。人家豆用一个懒塔塔地态度就把这事儿解决了,孩子的能力不可小看呐。
晚上洗澡的时候,终于从豆口中八卦出了事情的经过。
SZH还真是一早就找豆要笔了:CLN,你到底给不给我笔了?
豆:我不想给你了。
SZH:那我就把纸条的事儿告诉老师去。
豆:你告就告吧,反正我也会把笔的事儿告诉老师。
SZH真的起身要去告诉老师,豆急中生智,拿出自己准备的加餐——一小包铜锣烧扔在了SZH的桌子上。SZH就坐在豆的斜后方。
事情居然到此就戛然而止了,SZH得了这包铜锣烧就不告了。
我问:你当时怎么想起来这么做呢?
豆说,急中生智呗。因为SZH特别贪吃,有一次一个同学用吃的换了他一张米米卡呢。
这个戏剧性的结局真是令我大跌眼镜,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还可以这样。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发生了事情,听着孩子的诉说,我们家长心里总是比孩子还当回事儿,可就在我们还在担心的时候,人家可能早就没事儿了。孩子们之间能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双方都能接受。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感,我们的角色也许更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引导者。
但是,我还是说不清这样的解决方式到底是不是更好呢?可以肯定的是,豆以后肯定会比我处理事情更策略些。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被拍死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