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妈妈手记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六阶段育儿杂谈 |
分类: 育儿心思 |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这一阶段的思维以恐惧为基础。
但我们希望孩子的良好行为来自他相信这样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这是跨越第一阶段后,老师和家长都很容易犯的错误,“贿赂行为”将孩子引入第二阶段。
应该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或者努力做到老师的要求希望博得老师的喜爱。以取悦别人为动机,当然比前两个阶段显得更为温馨。但是,当孩子为了取悦别人,活在别人的想法和期望里,他会快乐吗?尤其是长大后,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常常倍感沮丧,他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这也许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为别人活着。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凡事都有游戏规则,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规则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墨守陈规”。在我们最敬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如果要达到相同境界,我们要教导我们的孩子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规则所限,放弃僵化思想。要知道,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能达到这一阶段可以说相当不易了,善解人意是这一阶段最好的解释,世界将充满爱。但这还不够。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是对的,不在意别人是否知晓是否肯定。
这有点儿像我们那个年代提倡的“做好事不留名”“所作所为对得起良心”。
这是行为准则最高最美好的境界,很难。但如果能做到,我相信心灵可以有所安放,幸福无处不在。
年已不惑还常常难以做到,况孩童乎?孩子也不一定理解。但不影响我们点点滴滴地渗透给孩子。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这段雷夫老师的话当时时提醒我,和孩子一起,寻找第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