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第六课【小摄影师】讲述的是高尔基和一个想给他拍照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为了能进入高尔基的办公室为他拍照,向高尔基的办公室里扔了一个纸团说明来意,请求高尔基让警卫允许他进去。可是当他准备好了要拍的时候,发现胶卷儿忘带了,小男孩急得大哭,并飞快地离开了办公室坐上了电车,连高尔基在后面喊他这里有胶卷儿的话也顾不上。之后,高尔基拒绝了一位杂志社记者要给他拍照的请求,却告诉警卫如果有个小男孩要来的话一定要让他进来。
语文老师要求本周的周记作业就是续写这个故事,以下是豆续写的故事:
第二天下午,高尔基听见有人在敲门。高尔基猜一定是那个男孩儿来了,于是他就让秘书开门,把那个敲门的人放进来。秘书一开门就报告高尔基是个小男孩儿。高尔基一听,特别高兴!终于,小男孩儿又站在高尔基面前了。小男孩儿还是像第一次那样让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高尔基提醒道:“你这回看看有什么忘带了吗?”小男孩儿仔细检查了一遍说:“没有什么忘带的。”
小男孩儿又摆弄了很久,他终于准备好了。高尔基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特别怕小男孩儿在摆弄的过程中出问题。小男孩儿特别珍惜这次机会,给高尔基照了两张相。他和高尔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来到学校,他把这两张照片交给了老师,老师选了一张高尔基微笑的照片,把另一张照片给了小男孩儿。后来,老师把这张照片布置在了后面的墙报上。同学们都很好奇高尔基的照片,下课时,大家仔细打量着他的照片,都哈哈大笑,高尔基的样子真逗!同学们都问高尔基在哪儿,也想给高尔基拍照。但是那个小男孩儿却说:“这得保密。”
(小男孩儿回忆起昨天给高尔基拍照的时候,又想起那次忘带胶卷的事情,他觉得很惭愧,他觉得自己听见高尔基的话,应该不坐那辆电车回去,因为高尔基那儿有很多胶卷儿。但是,他又觉得他不应该和别人要东西,他忘了带,必须得得到一次教训呀。)
注:妈妈给提的两点意见,豆均未接受
1、“下课时,大家仔细打量着他的照片,都哈哈大笑,高尔基的样子真逗!”
我试图引导豆高尔基是前苏联非常令人尊敬的大作家,这样写似乎不妥,但豆不以为然。我只好作罢,孩子的想法很单纯,还是让她保留些纯净吧,不要让这种世俗的禁忌捆绑住孩子的天马行空。
2、当豆把以上故事写完时,我告诉豆续写故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展开讲这个故事,把故事扩大,比如像她现在这样后面又写到了同学们;另外一种就是按照原故事主要围绕高尔基和小男孩来讲。豆马上说她选择第一种扩大故事。但我还是告诉她我的想法供她参考:那就是如果选择第二种方式,可以写老师给了小男孩一张照片后,小男孩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作为故事的结束。但是豆非常干脆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现在再看,觉得豆的选择是对的,孩子的想法多有故事性啊!“这得保密。”甚至还带有一点小幽默。
但妈妈给提的第三点意见,豆最终接受了:就是故事的最后一段,没有出现在周记本上。如果没有最后一段,故事更紧凑,以“保密”结尾还有点意味深长。最后一段显得太直白,有些罗嗦,跟整体基调不太吻合。但看得出来,孩子现在好像已经有了写文章就得总结点儿什么的意识。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也正因为这样,感觉最后一段不如前面行文那么流畅自然。
把最后一段保留在此,也想麻烦大家给看看,是留还是删好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