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音符:农夫渔夫
因为我一直被母亲虐待,所以身体很差。曾经多次被到送医院抢救,还下过多次病危通知。母亲冷漠,除了虐待、禁食,还会扒光我的衣服让我到门外冻着。我小时候多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因为胆小而放弃。失眠十二年,十分痛苦。
大学期间每个学期开学,我都是第一个冲到心理咨询室预约的人,多的时候需要去十几次。
几年前我还是很活泼开朗的,也经常逗别人开心。现在变得越来越拘谨、敏感、低落,总感觉胸口闷得透不过气来,很容易在睡梦中流泪。总害怕睡觉的时候有猝死的危险,看了心理咨询师也没有太大起色。我该怎么拯救自己?
音符:农夫渔夫,你好!
真诚地感谢你的提问,我想每次暴露这段过往的过程,都是忍痛将伤疤揭开再次体验一遍的过程。因而,感谢你勇敢地提问,让我们有机会触及这个沉重的话题:“儿童虐待”。
“儿童虐待”绝不是简单的惩罚或批评孩子,是指父母或其他抚养人以暴力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导致孩子在生长发育、社会适应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严重受损,甚至致孩子死亡。正是由于其严重的后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然而,法律只是惩罚违法犯罪行为,却无法杜绝虐待的发生,无法消除虐待后果,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
从法律上来讲,“儿童虐待”的受害人是被虐待的儿童,而从心理干预的角度来说,施虐者和受虐者都需要心理治疗。受虐者的心理创伤需要修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你的描述中明显可以看出,你母亲的行为是不正常的,尽管无法猜测她是否罹患精神疾病,但在我看来,她在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对待你,这种病态的行为方式是你母亲需要接受治疗的原因。
“母亲”是个十分神圣的称谓,我们藉由母亲而获得了最有价值的东西——生命!成长中很多的缺失,如亲密关系、自尊、自信、安全感等都可以通过自愈、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得到修复,唯独生命是从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在我们内心深处有着感激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就是这样一个赐予我生命、我最需要感激的人,曾经以暴力行为伤害了我,无论内心多么愤怒、多么忧伤、多么无助,也要接受这一现实。但,造成这些伤害是行为,也只是行为。
将母亲和母亲的行为明确区分是你自救的第一步,更加理性地看待母亲和母亲的行为,这样才能消除内心的矛盾冲突。
将“母亲的行为”和“你的表现”区分开来,是自救的第二步。孩子在小时候容易形成这样的概念“父母揍我,是因为我做错了!”、“是因为我不够优秀,妈妈才会生气,才会打我!”、“是因为我不好,妈妈才会这样对我!”长大后,潜意识中仍然会有这样的观念,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自己,我怎么会是如此得不堪,然而,越排斥越痛苦。
事实上,母亲的行为只能代表她的行为,跟我们的表现没有半毛钱关系。小时候,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干预我们的生活,甚至控制我们的认知。等我们长大了,我们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信念系统,如果我们自己的与父母的差别很大,并且这种差别没有得到觉察与处理,是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的。
所以,我们需要理解尊重上一代人的行为与思维,同时,也要与他们划清界限。与屈服于父母的行为与思维相比,遵从我们自己的行为与思维更有价值与意义,也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更加有责任感和掌控感。
第三步,将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及将来的自己区分开来。如果说过去发生了一些事情,影响了到了现在的你,那么,也可以预测,如果现在发生一些事情也可以影响未来。你现在已经不是那个被动、无助、痛苦的你,相信,你正向着一个更加满意的自我靠近。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早年的创伤性事件可能会导致成年后罹患精神心理疾病,所以,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排除。祝好!
童萍:女,江苏扬州人,就职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先后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和扬州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和心理学硕士学位,讲师,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近十年。
给“音符Q&A”加点料!
每晚8点,我们在“青音”公众号聆听“音符”的故事、专家一对一的解答。
欢迎把你的疑问、你的困惑、你的感想留言在下方评论区,
我们会精选问题供专家解答,期待您的一吐为快!
【台湾多力多滋超浓烧烤玉米片】比薯片更美味,香脆爽口夹杂着玉米的清香,周末听着玉米片卡兹卡兹的声音,伴着电影的情节,慢慢地回荡~有辣鸡翅味和烟熏烤味可选哦。
喜欢本品的音符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青音小店”每天都有特价商品,
快来逛逛吧!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达
遭遇“妈宝男”,三观碎一地
现实版《人鬼情未了》,你遇到过吗?
忍痛面对至亲过世却遭父亲暴打,我真的是白眼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