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江南》之一——“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2010-08-16 11:30:24)
标签:

苏州古城

都城

诗意江南

旅游

分类: 旅游随笔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在网上随便一搜索,描写苏州的诗句真是数不胜数: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杜牧的《渡吴江》: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唐代白居易的《代诸妓赠送周判官》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唐代李远的《吴越怀古》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在众多的描述苏州的诗词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首诗,却是唐代杜http://s8/middle/61c222f7x8e8daf0d7fa7&690

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
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分明是活脱脱的一个水上世界。 其实,苏州的风韵并不在于园林,至少不是全部的在于园林。苏州向来有东方威尼斯之雅称。那小桥流水人家的独有风韵,没去过威尼斯的人,联想起来,或许还有点那个意思。而在去过威尼斯的人看来,则不免会觉出很有些差异了。不过,准确地说,这种差异实际上也只限于现代。历史上的苏州,水的文章是做得极足的。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说这里有桥六千,这可能是夸张了。但当时的苏州有三百几十座桥,则是史实。而苏州城外的桥就更多了,据说近郊就有六百几十座。有这么多的桥,当然是因为有同样多的水。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四周河汊罗列,水网密布,但主要的水脉还是来源于太湖。苏州水乡风情的展现,说到底也是由于太湖。直到清代,沈三白先生在他脍炙人口的《浮生六记》中还一再提及西出苏州的水上郊游之野趣:霞映桥红,渔火满江风帆沙鸟,水天一色。内河的烟笼柳暗,外湖的心旷神怡,历来是苏州人独享的水路游太湖传统习俗的特有情趣。拂开桃花柳,望断水线天,这才是东方威尼斯真正的灵性和魅力所在,那也是西方的威尼斯所根本不能类比的。

太湖只有一个。这个方圆2 4 0 0 多平方公里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浙二省,周边有湖州、嘉兴、宜兴、苏州、无锡、镇江、常http://s15/middle/61c222f7x8e8dbb8297de&690

州等诸多城市,且多为繁华富庶之地,历史上故有太湖熟,天下足之说。但有趣的是,真正拥有太湖城市之美称的,好像只有无锡。其它的城市因临太湖水线相对少些,不说也罢,但不提及苏州与太湖的联系,实在是没有道理。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中大小岛屿4 8 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72 峰,从而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峦连绵,层次重叠的壮丽天然图画。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尽是诗,太湖之美,太湖之韵,太湖之秀,太湖之雅,也尽在这湖光潋滟青峰叠翠之中。而这缥缈婉秀的7 2 峰,苏州的洞庭西山就占据了4 1 座,这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山群,面积有9 0 平方公里,山峦起伏美妙,四季风光独特,自春秋以来,即为历代文人高士所青睐。还有一个洞庭东山,四季花香,四时果鲜,素以花果山闻名,不但主峰巍峨,支脉绵延,而且盛产杨梅、红橘、白果、枇杷等多种江南名果,驰名中外的碧螺春茶叶,正宗的产地便是在此。故有人说,苏州的太湖,揽尽了太湖春色,实在算不得夸张。最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太湖沿线,不但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名胜古迹也是星罗棋布。单单一个吴越春秋的故事和遗迹,在那方圆几十里的地面,足以令人流连忘返。勾践、夫差、范蠡、伍子胥,还有那个千娇百媚、为国献身的西施姑娘,可以不知不觉地唤你登天平,上灵岩,引到虎丘山,带进苏州城。至于其它的宫庙寺塔,名人故迹,则更是仰头可见,抬足即达。轩辕宫、司徒庙、范仲淹祖坟、韩世忠梁红玉合葬墓、《柳毅传书》中的柳毅井,更有供奉南宋雕刻名家雷潮夫妇作品的紫金庵和近代雕刻杰作的雕花大楼……真个是满目生金,遍地藏玉。  偏偏这么一个绝好的风水宝地,除了苏州人之外,外地人却并不怎么知晓。或许这要怪苏州大概真的是太富足了。这个我国唯一作为整座城市加以保护的古城,一个园林城市的桂冠已足以令世人眼花缭乱了。拙政园、狮子林、西园、留园,那些妇孺皆知的杰作,加上三步一文物,五步一古迹,角角落落都是千年风霜的遗迹。

在苏州游玩,见到最多的一个字便是“吴”字,要想弄明白这其中的奥妙,那就先来看一看苏州的历史变迁吧!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http://s15/middle/61c222f7x8e8dc8ccd43e&690

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泰伯到梅里,这梅里是指什么地方,至今说法不一。至南朝无锡县令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时方说无锡梅里有泰伯墓,但没有发现有城的遗址。在苏州灵岩山下发现了春秋时大城的遗址。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不断迁徙,随着吴国的崛起,需要寻找新的建都地,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http://s6/middle/61c222f7x8e8dd681f855&690

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山塘街。

今天的苏州市,共辖6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市区户籍人口240.21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2009年数据)。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今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联传诵于世。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