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如何培养儿童英文阅读素养(精华)
标签:
杂谈育儿 |
引言
有人说,一个国家儿童的阅读水平是这个国家阅读水平的基础。西方国家系统而完备的阅读教育体系使得它们在几次联合国进行的阅读调查中名列前茅,中国却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水平发展仍然缓慢。来自北外课题组的专家连艳普老师在近期的微课中就我国儿童英文阅读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基础英语教育找到了一条最佳路径,让阅读释放出它的力量。
阅读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阅读能力,作为阅读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核心能力。对于儿童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学习手段。孩子几乎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包括外语学习。可以说,没有阅读能力就没有学习能力。与西方国家一直以来成功的阅读教育相比,尽管我国近年来不断进行教育深化改革,但作为以阅读为最好学习途径的英语学科,改革水平仍然任重道远。
在微课中,连老师从中国孩子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儿童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让孩子爱上英文阅读,以及家长和教师的作用四个方面阐释了如何培养儿童的英文阅读素养。
1、中国孩子英语阅读能力发展路线
1阅读如此重要,可是阅读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西方国家成功的阅读教育也是根据儿童阅读素养发展的特点展开的。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心理学家珍妮·卡希尔教授将美国孩子从阅读入门到流畅阅读划分为六个阶段。整体来讲,前三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学会阅读(Learn To Read),后三个阶段是通过阅读来学习(Read To Learn)。
http://s6/mw690/001MZqUszy7aOkT6H0p05&690
根据母语国家的儿童英语能力发展路线图,并结合中国儿童的发展特点,总结出了中国的儿童英语阅读能力发展路径,共分为五个阶段:
http://s7/mw690/001MZqUszy7aOkUxqWG16&690
第一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律、儿歌等大量可理解的听读输入帮助孩子亲近英文。家长和孩子也可以在听读故事之后,把故事编成儿歌。
第二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在情境中学习拼读规律,做到音形对应的同时,能够开始跟读和朗读故事。
第三阶段的重点是在独立认读的基础上实现流利朗读和自主阅读。这对我国很多孩子来说是一道难关。首先,由于听读的输入不充足,没有建立英语的语感,孩子还停留在单词和句子的层面,缺乏对整体和情境的感知。第二,在学习拼读的时候,对拼读的理解有偏差——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学习拼读的目的就是拼字母、拼单词。然而,掌握拼读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实现独立阅读,拼和读要同步进行,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在故事情境中学习拼读规律的原因。
http://s12/mw690/001MZqUszy7aOkVYsNd0b&690
(选自《典范英语》拼读系列图书)
第四、五阶段的重点是通过自主阅读和分享阅读帮助学生在语言方面高效输出,同时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具有批判和反思精神的阅读者和创作者。这一阶段需要通过大量分级阅读来实现目标。词汇量大、阅读量丰富的分级阅读更适合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
2、大量阅读原版故事和文学作品是儿童学好英文的最佳途径
http://s16/mw690/001MZqUszy7aOkX2ptR3f&690
语言的习得: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儿童成长发展所有需要的品质和能力。故事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境,让孩子在故事中轻松、自然习得语言。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他的“输入假说”中强调语言的“习得”是指“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的过程和方法”。他强调语言自然习得的实现条件是“大量的真实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在保证量的基础上,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并在学习者本身的水平上,略高于现有水平,即“i+1”的原则。
例如:英文水平一般的学生Jack,通过家校联合阅读,每天阅读20分钟,在坚持进行了10个月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http://s5/mw690/001MZqUszy7aOl6ONjm24&690
通过回顾他的学习历程可以发现:
1.
2.
http://s7/mw690/001MZqUszy7aOl8AXzwc6&690
http://s4/mw690/001MZqUszy7aOl8F67x03&690
3. 写作中,Jack能够使用“smell fear”,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恐怖的氛围,十分具有表现力。Jack能够有如此鲜活地道的语言输出来源于大量吸收原汁原味的英语。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利用故事,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创造力得到开发。故事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例如:
http://s12/mw690/001MZqUszy7aOlaNC2v2b&690
(选自《典范英语》(3b) Stuck in the Mud 片段)
在引导孩子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启发孩子思考“Why was the sheep stuck in the mud?”深圳某小学的学生根据故事画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想象表达了出来。
http://s16/mw690/001MZqUszy7aOlfArQrcf&690
思维能力的培养:故事和文学作品让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依托,因为故事里有人物,有情节,有情感。故事可以训练孩子的多种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
http://s11/mw690/001MZqUszy7aOljUI4y1a&690
通常我们会通过“或倾听,或模仿,或朗读,或表演,或复述,或讨论,或评说,或改写,或续编,或自创”这十种关于故事和文学作品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孩子自己的个人见解,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作品。
跨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百科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常常被教师和家长忽略。优秀的英文原版故事和文学作品中一定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百科内容。《典范英语》的故事中就包含了牙仙子、Robin Hood等大量文化百科内容,帮助孩子形成跨文化意识。
http://s6/mw690/001MZqUszy7aOllSmrP95&690
http://s4/mw690/001MZqUszy7aOllWronb3&690
英国民间传说英雄罗宾汉(Robin Hood)。相传,他活跃在1160年至1247年间的英国,人称汉丁顿伯爵。他武艺出众、机智勇敢、聪明,仇视官吏和教士,是一位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
3、给孩子保持沉默的权利,让孩子爱上英文阅读
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发现:儿童在习得母语时,要经历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沉默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就像我们从小学中文,1岁前通常都不会开口说话,在爸爸妈妈及周围人大量的语言引导和刺激下,才逐渐学会说简单的字、词,会叫“爸爸”、“妈妈”,最后才发展为说完整的句子。第二语言的习得同样如此,会经历几个月甚至1年不等的沉默期。
针对处于语言沉默期的孩子,教师需要营造全英文的环境,通过与他们进行趣味互动,培养孩子的语感,包括对语音、语调的感受。在此期间,不要期望孩子迅速开口说英语,给孩子施加学习的压力。家长也不要一回家就追问“今天上课学什么了?表演几句你学的英文吧?”......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与孩子一起走过沉默期,孩子才有可能大胆开口说英文。
4、家长和教师:为孩子创造不断的“生长欲望”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中,儿童阅读素养都与成人密切相关。孩子读什么,就吸收什么;读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品质。因此,家长给孩子读原汁原味的英语,孩子吸收的也是鲜活地道的英语。此外,早期教育的一点点差异,孩子成年之后都会形成巨大的差异。12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作为家长,在这个时期多操一点心,对成就孩子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从很多大师级人物的成长轨迹中都能看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在这过程中需要用爱与陪伴充当鼓励者和引导者。此外,家庭教育要重视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就像是“人生”这棵大树的树根,根深才能叶茂。
对于语言学习,著名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顺应儿童成长的规律,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引导,用大量原汁原味的英文故事和文学作品帮助孩子奠定外语的根基,让孩子的“生长欲望”得以满足。
答疑汇总
Q1:
A1:
Q2:连老师,孩子在阅读的时候,需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吗?
A2:
Q3:
A3: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