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渔
中国历来敦崇蒙化幼学的教育,倾其极大的精力,传承传统文化,注重从娃娃抓起,除了熟读经史之外,对于吟诗作词亦是如此。其中,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为诵读诗书,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后,时有经学家、文学家便以其读写体会、经验探寻,编纂一些具有实用性、规律性的教材,来辅导少年儿童的学习。《笠翁对韵》就是这样一部吟诗作词的蒙童读本。
《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明末清初人(公元1610-1680年),籍贯浙江兰溪,出生于江苏如皋。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戏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的清代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世称“李十郎”。一生著述颇丰,戏曲剧本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双瑞记》;小说有:《无声戏》、《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诗词有:《清明前一日》、《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甲申纪乱》、《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多丽·过子陵钓台》等;理论著述:《闲情偶寄》;还有《李渔全集》。同时主导创编了《芥子园画传》等出版物。
李渔的另一卓有奉献——成立了“芥子园书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出版社。这是一家自清代以来为数甚少的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出版老店。正因为有了自己的出版社,再加上他是一位勤奋的多产作家,一生付梓的作品多达五百万字,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笠翁对韵》的作者有感于训练儿童吟诗作词的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诗词创作经验和写作技巧,立足于对韵,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讲求声韵自然协调,吟哦琅琅上口,旨在从诗词的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加强对儿童的的训练。从属对中感受语言词汇的韵律美,感受抑扬顿挫的音色美,让少年儿童从小体会诗词创作的欢娱与吟诵时若唱歌般的享受。从而引起儿童吟诗作词的积极性。可以说,这是一本在今天仍然非常受欢迎的国学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