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人力知本的博客
中国人力知本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327
  • 关注人气:10,7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带薪休假何时“休”

(2014-12-11 08:59:12)
标签:

财经

分类: 微调研

企业带薪休假何时“休”



 据相关统计,我国公共假期已有115天,这115天由全体公民法定假日和双休日组成。其中,双休日按全年365天算,一共52周共104天,法定公共假日每年11天,包括春节、国庆各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带薪休假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如果长期被虚置,不仅损害了公众的福利,而且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调人员近8成不了解相关法律规范
      9月以来,本刊在智通人才网上发起“带薪休假”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带薪休假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等,参加调研者“非常了解”的仅占10%,“大致了解,不是很详细”和 “了解很少”各占37%,二者加起来的比例达到74%, 甚至还有14%的人根本“不知道”(见图一)。由此可见,制定更明确的法律法规并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首要工作。
      前段时间,国务院也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并且有望明年6月前出台实施细则,这将使得以后带薪休假的落实更具有法律保障。


62%中小企业 “部分按照规定”执行
    本次调研中,参调人员来自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各占54%和14%,来自大型国有企业仅占3%,来自外资企业有27%。(见图二)对于带薪休假相关规定,参调人员所在的企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仅有18%,“部分按照规定”达到6成以上,为62%,还有20%“完全不按规定”。(见图三)可见,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中,顺利实施带薪休假的问题更加突出。
      本次调研中,参调人员所在企业实行了哪些带薪休假,同样是参差不齐,与相关法律规定的节假日相差甚远。有54%的企业拥有“年休假”,实行“法定节假日”的所占比例最高,为83%,实行“婚假”、“产假”、“丧假”的都在四成左右,所占比例分别为42%、40%、36%,仅有5%的企业实行“探亲假”,还有16%的企业实行其他假期。
      “别说休年假了,就连双休日,我也得随叫随到!”在一家小型建材企业打工的赵启明一提起带薪年假,就满脑门子官司。因为经常周末时要进货出货,赵启明的周末都过得不消停。一提起休年假的话头,老板就说:“休什么年假啊,趁着年轻好好干活好好赚钱!”当问起他是否不休年假能拿到300%的工资,“从来没有啊,都没听说过!”赵启明瞪圆了眼睛。赵启明的境况代表了一大批职场人的现实问题:双休都难以保障,更别提什么年休假啦!


“舍不得休”也是带薪休假实施难原因
      带薪休假不能顺利实施,不仅有法律法规不明确和企业执行有偏差等层面的原因,参调人员本身的具体情况也是重要因素。参加此次调研的人员中,有15%的人认为“法规不明确,难于操作”,有45%的人认为“企业根本不执行规定”, 认为“企业设置了很多附加条件”  的占比为29%,而“自己不想休,薪资受影响”和“ 自己工作太忙”,所占比例分别为5%和3%,后三者加起来占比也达37%。(见图五)
      可见,关于带薪休假难,一方面,无假可休;而另一方面,在一些可以休年假的企业,仍有职工选择不休假。手边的幸福为什么不享呢?因为工作太多不敢休,而这种现象集中于一些中层管理者。“工作就在那儿,干与不干都是你的。”某日企中层管理人员钱天对带薪休假又爱又恨,如果休假,回来一看到桌上积攒的一堆工作,休假的轻松愉悦感荡然无存,“因为你没在现场,之后就得用2倍甚至3倍的时间来处理,所以我经常不得不选择放弃休假。”


落实带薪休假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还了解到,有高达49%的企业薪资发放“跟平时一样”,“严格按照相关法规”仅有12%,“企业自己规定办法补偿”的占比37%。关于如何安排自己的带薪休假时间,41%的人选择“观光旅游”,62%的人选择“老家探亲”和“居家休息”,37%选择“朋友聚会”, 选择“亲子活动”的有23%。(见图六)可见,职工享受带薪休假,非常有助于拉动社会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前文提到的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休假。与此相配套的是,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研究新形势下支持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财政金融政策,积极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促进社会消费与经济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