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双喜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现有管理人员和核心人才因故离职,怎么办?企业能不能马上有后备人才或接班人补上,又如何处理?这是企业经营决策层和人力资源部门都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企业要稳定持续的长久发展,离不开人才梯队建设。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人才梯队建设?又该怎么开展呢?
人才梯队建设要趁早
所谓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当现有的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也就是做好人才储备,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养和锻炼,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人才,就像站在梯子上有高有低一样,所以形象地称为人才梯队。
对企业而言,人才梯队建设具有以下意义:
1、提供人才保障。当公司内的某个职位由于公司业务的变动、前任提升、休假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使人才无断层,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促进人才发展。在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后备人才,进一步充实了现有的人才队伍,优化了人才结构,而且给现有岗位上的人才一种压力和鞭策,推进了人才良性地提升和发展。
3、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把人才库或人才池的建设,有效地留住了优秀人才,同时也为企业树立招贤纳才、重视人才的形象,有利于吸引一流人才,提升了员工竞争发展的积极性与热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人才梯队建设对企业发展作用虽然不可估量,但也并不是所有企业在任何阶段都适合做人才梯队建设,这必须得有一个衡量。要弄清楚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合做人才梯队建设通常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或发展初期,现有各岗位员工还年富力强,此时做内部人才梯队建设并不合适;而对于处于发展中期的企业,业务发展较快,预计现有人才队伍会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时,应当开始着手抓内部人才梯队建设是较合时宜的。当然,由于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需要2-3年才能真正成熟。所以,人才梯队建设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不要等到需要人才时,再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就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了。
人才梯队建设的误区
一些企业对人才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即使重视人才培养的价值,也不愿意进行资金、人力的投入,这些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人云亦云。没有意识到培养优秀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更没有建立长期人才培养机制的前瞻视角,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缺乏战略眼光。把培养等同于培训,而培训也多以理论培训为主,把人才培养变成了将理论知识填鸭式的传授给培训对象,忽视了培养员工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
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选拔后备人才时,较多的关注资历、业绩、专业技能,对发展潜力、领导力等比较忽略。而像很多发展成熟的外资企业,则比较重发展潜力,更看重应聘者能否适应企业的文化,能否和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保持一致,与企业共同成长。
一些企业让人才长期在替补库上备着,很久得不到提拔,这就会造成员工一听到后备两个字就害怕,担心自己长期备着没有发展机会。二是用而不备,少数没有被进入人才库的人,也没有经历过任何培养锻炼,就因为表现优秀等一些笼统的原因被破格提拔,将一众后备人才变成了垫背。
规范专业保高效
如果企业希望建立一支合格的人才梯队,在需要人才的时候,永远有合适的人选,就必须明确企业现阶段及未来所需的人才种类,合理地从社会和企业内部予以引进、培养和储备人才,并定期对企业已聘人员进行评估和管理,调整、安排好人才的职务,提拔有实力的员工,确保他们是工作在最适合自己的职位上,从而发挥其最大潜力。因此,人才库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库,可以帮助企业的人才梯队不断补充、提拔有潜力、有能力的员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人才需求。
对人才的培养,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因此,人才标准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绩效、任职资格、胜任力。绩效是指工作结果,任职资格是指冰山以上的知识、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资历、经验等,胜任力模型是指冰山以下的能力、个性、动机、价值观、职业兴趣等素质。绩效和任职资格是人才选拔时汰劣的标准,而胜任力模型则是择优的标准,也是人才梯队建设关注的核心。
人才培养方式有很多种,传统的方式有培训、轮岗、导师、挂职等方式,比较新颖的有行动学习、企业教练。而各种培养方式适用性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人才企业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培养。例如,对于技能类的员工可采用“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方式进行培养,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对于管理类的员工可采用“挂职锻炼”、“轮岗”、“行动学习”、“企业教练”等方式进行培养。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培养,都应当在人才标准和人才测评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学习地图、培养资源库、培训课程体系等工具,根据人才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此外,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效果,应当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
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培训管理、职业发展管理、晋升管理、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等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制定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人才梯队建设过程,确定人才梯队建设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并对人才梯队建设实施监管工作,确保人才管理的规范性,保证人才梯队建设工作高效、顺利进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