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型企业知几何

(2014-10-09 09:26:35)
分类: 知行堂

  徐佩毅
     国家鼓励创业政策频繁出台,许多人开始对创业型企业有憧憬,特别是80后、90后,更注重于个人价值和成长的一代,梦想随着公司的壮大自己会名利双收,甚至觉得若干年后自己会得到一个像腾讯、阿里那种大公司创始员工的身份也说不定。但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创业型企业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案例]:某新成立的环保产品公司创始人到学校开宣讲会,激情澎湃,吸引了无数刚毕业的大学生加盟,白纸心态的大学生员工们虚心好学,每天按照公司要求总结心得、汇报感想。荣幸的是,创始人和总经理都是非常耐心和敬业的前辈,对于员工们的问题解答详细有加,开始半年内这个创业团队是和谐共赢的。但是,过了蜜月期的团队倍受考验,随着时间推移,年轻的大学生们自认为经历了半年多的磨练,对于企业运作和产品推广等技巧已经掌握不少,也能够独立去洽谈业务,而公司因为外界竞争和内部管理节奏等因素,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年轻人渐渐感到公司规模太小,发展也到达了一个瓶颈。于是,他们面对无聊的汇报总结产生了疲态,很多人产生了跳槽去大公司工作的念头。
      [解析]:创业型企业是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创新开拓型企业,机会与风险并存,适合喜欢挑战、创新和富于激情的人群。创始人和决策层的眼光和前瞻性决定了创业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空间,对经验不足、学习意愿强的年轻人来说,是优质的培养土壤,对有经验而不甘于在大公司系统化工作的人士也是练兵的好场地。
      但是,也要意识到在创业公司工作会涉及到很多无聊乏味的苦差事,其技术含量和成就感可能要远低于在一家大公司做的事情。有时候意味着要非常神经质地为产品做无休止的修正和改进,或者接听和拨打各种电话、收发快递,以及其他一些或许让人觉得无法全部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对于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来说,可能还要自己劳心操作基本工作,既没有大公司的光环,又不能为公司争取到优质客户,落得灰头灰脸还得坚持到底,境地尴尬。
      [点评]:对于每个进入企业的员工来说,对公司都有无限期许,年轻的大学生由于刚踏入社会,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规划都不是很清晰,在创业型企业镀金是迅速掌握各种岗位工作技巧和公司管理模式的快捷方式。但由于自我认知不够成熟,随着创业期内外环境给企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他们的心智无法稳固。此时,最好的方式是怀着创业者的心态,除了学习新技能之外,还要学会如何帮助创业企业渡过各种难关。


在创业公司里得到更多的是自我实践和压力推动
      [案例]:为了帮助A创业企业发展,公司高层请来      了一位据称有二十多年管理经验的国企高管,大家怀着期望的心情等待老法师的指导,没想到这位领导以前是朝南坐指派活的,光知道瞎指挥,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正确的指导,下属们苦不堪言。之前公司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大家还是比较齐心协力,也经常用头脑风暴的形式碰撞出新点子,现在大家每天人际紧张、工作无头绪,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答,结果业绩不断下滑,员工们都抱怨连连。
      [解析]:在创业企业遇到一位好的管理者和创始人是员工的幸运,能迅速提升员工各方面的工作能力。但是很多创业企业往往招不到愿意承受压力和挑战的领袖级人物,或者找来的领导能力不强,还保持着大公司的等级观念。然而,只有在这种困难时期,员工才能有机会负担起责任,把领导无法完成和不愿完成的事担当起来,成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时刻。领导此时也才真正了解员工是谁,具备哪些才能,以及什么东西对员工最重要。
      经常看见很多人离开创业公司,因为他们发现无法承受完成预定指标、提升企业知名度、毫无价值感等精神上的压力。对于习惯稳定收入的员工来说,创业企业每天面临着无尽的未知,而个人的力量就像杯水车薪一样无奈,最终放弃了当初来创业企业磨练和体验的初衷。
      [点评]:员工选择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企业,聚集到一起,开创从无到有的企业,共同携手克服困难。只有这个时刻才能真正塑造品格,不管是对于整个组织还是对于完善自我领导能力,都是如此。能在创业企业坚持下来的人,最后都经历过能力提升和人格磨练,相比在大公司享受安逸来说,会有更大的收获。


创业型企业的愿景完善和人才驾驭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案例]:B公司是一家二次创业型企业,和众多老牌传统企业一样,面临着痛苦的转身蜕变过程,公司决策层在董事会议上通过了公司集团化管理、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转型需要招募大批社会精英加入,公司CEO根据决策层的部署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详细分析公司三年、五年计划,并计划十年内上市,很多精英被这幅蓝图和CEO的个人魅力吸引,纷纷加盟B公司。果然,精英们都在新的转型模式下崭露头角,尽管转型中遇到无数困难,大家还是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次次度过了难关。但不久之后,因为市场价格波动过于异常,公司在一次交易中损失过重,市场变化还在加剧,于是董事会进行了战略变动,原来的蓝图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很多加盟的精英无法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变得束手束脚,无法再次大显身手,最终精英与企业分离,结果令人痛心不已。
      [解析]:创始人描绘的未来愿景,关系到整个团队员工的去留。创业企业面对变动的市场和环境,不忘初衷把团队带入正确的方向,靠的是决策层和创始人的意志力和洞察力,这对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显得至关重要。
      [点评]:能招募到精英人士加入创业企业,对企业发展是求之不得的美事。领袖能招到人才并驾驭人才,根据人才特点給予足够的空间,更是不易之事。领袖应该像刘备和宋江一样,提供人才足够的期望和尊重。哈佛商业评论的调查证实,“因完成任务或者任务做得好而得到奖赏的人,他们的表现并不会比那些根本不期望奖赏而得到奖赏的人好。”
  总的来说,在创业公司工作是激动人心的,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以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是一个更好的认识自我、完善心智的磨练过程,但结伴而来的风险、艰苦和挫折永远不应该被忽视。想要和创业企业同步发展,除了目标和企业一致外,还得有创业者的眼光和心态,才能在创业时期成就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