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新上任的领导是一位年轻的后起之秀,资历较浅,而他的下属则年龄较大,资格老,业绩不错。这样问题就产生了:老资格的下属不服年轻领导的管理,对他的能力不信任,对工作安排不配合、不服从。这样,上下级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工作很难推进。那么,年轻领导该如何有效管理好老资格的下属,取得他们的信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

我该如何服你?
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后,以为其结拜兄弟关羽报仇为由,亲率大军数十万攻打东吴,史称“夷陵之战”。面对来势强劲的蜀军,孙权连战连败。当刘备攻下猇亭时,孙权大惊失色,举止无措。在向蜀国求和不成后,孙权听从幕僚的建议,决定派陆逊担任大都督,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共五万人抗拒蜀军。陆逊就是一位年轻的领导,他所领导的就是一群老资格的下属。
陆逊在此之前曾取得不少战功,特别是曾献计帮助吕蒙白衣过江智取荆州,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其战功与资历与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特别是缺乏领兵打仗的工作经历,由他来担任大都督,这就好比一个从没有做过技术工作的销售要转岗担任技术部经理。
陆逊虽然年龄与部分下属差不多,职务也不算低,但其资历、业绩、地位与影响力均不及其下属,属于年轻领导管理老资格下属的情况,因此要驾驭他们也并非易事。那么,他要如何使这些下属服他,又怎么样取得管理上的成功呢?
博大胸襟得人心
领导者如果没有权力,就好比折了翼的雄鹰,是飞不起来的。陆逊作为空降兵,专业不对口,职务不比他们高,如果没有权力,是管不住这帮老臣的。所以他并没有立即接受孙权的任命,而是采取委婉的方式继续对孙权提出要求:希望大王于来日会聚众官,然后赐臣。
于是孙权命人连夜筑坛,大会百官,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候,赐以宝剑印绶,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并对陆逊说:“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意思就是说,外面打仗的事情,都你陆逊说了算。
陆逊获得的授权,比周瑜、鲁肃、吕蒙还要高,如此高规格、重份量的任命,使陆逊的权力与地位完全在朱然、韩当等之上,这是他能成功领导他们的重要基础。
陆逊刚开始担任大都督时,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下属,有很多是孙坚、孙策的老部下,有的是贵族出身,他们都瞧不起陆逊,不服从他的命令。孙权听说之后便问陆逊,有人不服从命令,你为什么不报告我呢?陆逊回答:我受您的恩惠深重,所承担的责任超过了我的才能。他们有的是您的得力助手,有的是功臣,都是国家需要用来共同完成大业的人,我应当学习蔺相如和寇恂谦让之义,为了国家和衷共济。孙权听后,对陆逊的博大胸襟更赞不绝口,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候。
这体现了陆逊包容大度的博大胸怀,他知道,虽然自己是大都督,但是领兵打仗还得依靠这帮将领。所以,作为新上任的年轻领导者,老资格的下属对自己不服,有怨言,这是正常的,要多包容理解和尊重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说服和感化他们。
当然,包容也必须得有一个度的衡量,必要的时候,该有的魄力必须拿出来。陆逊就把这个度拿捏得很好。
一次大战中,陆逊传下号令:“教诸将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众将都笑他胆小懦弱,不愿意坚守。次日,陆逊升帐对各将领说:昨天我已三令五申,命令你们在各处坚守,但你们都不遵守我的命令,为什么?说完,拔出孙权所赐宝剑在手,大声地说道:“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
通过三令五申自己的命令,陆逊以极大的魄力成功地稳住了朱然等下属,最终使他们听从他的指挥,坚守阵地,没有轻举妄动。
沉稳有谋略
陆逊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盲从、不浮躁,沉得住气。起初,孙桓分兵到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被蜀军包围,他向陆逊求救,陆逊不答应去救他。诸将说:“孙将军是公侯,被包围处境已经很困难,为什么不救?”陆逊说:“孙将军在士兵中很得人心,城池牢固,粮草充足,没什么值得担忧的,等我的计策实行了,即使不去救他,他也会自然解围。”后来,按照陆逊的计策,蜀军果然崩溃逃走。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先前我的确抱怨您不来相救,今天才知道您确实调度有方啊。
后来刘备在山谷设伏兵一千人,令吴班平地扎营,企图诱吴军出战。被陆逊识破,仍命令部队不予出战。但诸将却都要求出击,陆逊说:“这里肯定有诈,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刘备见此计不成,便率八千伏兵从谷中撤出,众将领这才佩服陆逊的谋略和沉稳。
作为年轻的领导者,如果下属不服从管理,并多次挑战自己权威,大多数人会按捺不住,迫切地想取得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时,就容易产生冲动、冒进的心理,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而陆逊却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沉着、冷静,不冲动,这也是他的计谋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这种军事上的谋略,使他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的同时,也征服了这帮老资格下属。
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空降到前线担任大都督,陆逊通过获得较高的授权,凭借自己极大的魄力、远见的谋略、博大的胸怀、冷静的思考,成功地领导了一批比自己资格要老、地位要高、经验要丰富、业绩要突出的下属,并取得最终的胜利,给我们今天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