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嗣辉: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培训中心经理。中央人民大学MBA,中央财经MBA特约讲师,企业大学商学院院长联合会联席副主席。13年外企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经历,5年航空集团总部培训管理经历。
采访当天,大雨倾盆。来到深航,罗嗣辉早已在楼下等候我们,笑意吟吟,亲和力不输久经培训的空服人员。格子衬衫搭配牛仔裤的穿着休闲随意,洋溢着外企高管范儿,与我们印象里国企管理人员形象有些时空错位之感。小碎步快走,按好电梯,手一抬,标准的“请”的手势,绅士,却无距离感。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罗嗣辉诙谐幽默,妙语连珠的谈吐,更让人见识到他得天独厚的幽默和感染力。谈起管理之道,他说,管理者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关注新事物、新形势,才能跟紧时代,应对不断变化的管理挑战。
8年等“真爱”
从事人力资源行业之前,罗嗣辉自称是个“爱折腾”的人。喜欢新东西,工作也不断翻着花样。旅游管理专业出身,毕业后即投身旅游业,做过销售,尝试过自己创业,几年的历练,虽成绩寥寥,却收获了许多难得的体验。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人力资源行业,又是几番“腾挪”,方才找到“真爱”。
罗嗣辉人力资源之旅的第一站,是深航的校园招聘负责人。那会大伙都亲切的叫他“罗导”,原因竟是他创造性的把曾经在旅游业的客户服务经验迁移到全国巡回的校园招聘中来,出色的组织能力、优秀的表达影响能力兼对同行同事领导们细致入微的安排与照顾,让罗嗣辉在快速获得大家认同的同时,也迅速且成功的完成了职业的转型。“用最大的热忱来做好每一件事,你的收获将不仅仅在当下!”回忆起这段经历,罗嗣辉很庆幸在混迹旅游圈的时候虽然对职业方向尚不甚明晰,但依然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在努力拼搏,艰辛的付出虽没有让他在旅游业斩获成功,却“偶然”帮助他成功完成了在人力资源领域的转型。
2008年,罗嗣辉再次转型,成为深航综合培训中心经理直到如今。这一次已然六年时间却依旧乐在其中。罗嗣辉告诉我们,前期工作之所以不断变换,是因为自己不安现状,力求突破的性格所致,“在培训部的几年中,虽然岗位不再变换,但每年我们的研究方向、工作主题、培训模式等等都在不断的变化,从我个人来讲,性格里面就不太接受稳定的东西,喜欢变化与突破,而培训工作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罗嗣辉觉得这几年的培训工作是他最难忘、最有价值的,不仅让自己的个性得以施展,还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罗嗣辉自己笑称:“正是因为这份培训管理的工作,我才算是找到‘真爱’了。”在他的眼中,培训管理,就是他八年来一直等待的最真爱的工作。
十分培训 七分格局
做培训工作几乎都会面对同一质疑:对企业效益不能产生直接推动,甚至对培训对象的素质提升也不可衡量。对这一问题,罗嗣辉认为,做培训必须有格局,要站在企业的高度考虑问题,化身为企业的绩效顾问。若只是讲讲课,不能解决问题,那永远都会处于企业的边缘地带。培训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将自己的价值做到“外显”。
有一段时间,深航地面服务部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状态与服务品质,找到培训部,希望对基层服务人员进行服务技能提升培训。
接下这个活后,罗嗣辉并没有马上按业务部门的要求开始培训,而是带领团队对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团队氛围、个人状态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调研。经过专业深入的分析,培训部门发现服务人员如果要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关键不在于员工的服务技能。在现场勘查中他们发现,员工的工作区域与休息空间在设计与布置上都乏善可陈,并不利于保持愉悦的心情,工作所需的“微笑”如果没有了积极的诱发因素,完全依靠员工强大的内在信念或严肃的管理机制,怎么可能真心和持久呢?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员工工作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不源于工作,而是在于他的直接上级,那些年轻的组长、主管们由于缺乏有效的团队管理能力,往往不能很好的向下属传递管理要求。于是,一次服务技能提升培训演变成了环境提升计划和对基层管理人员培训。
“要做好培训,一要上得去,能够清晰把握住公司与业务部门大的方向与战略;二要下得来,要具备绩效分析与改进的能力,把培训部门打造成企业的绩效顾问;第三个关键是要学会营销,要学会把培训当成一个企业、一个品牌那样来经营,建立起培训的影响力。”罗嗣辉甚至用这样的理念把培训的优势带到了深航之外。他经常带领自己的培训团队给合作伙伴做企业培训,给合作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公司的品牌,提高了客户粘合度。他还开放了企业参观活动,接待外来企业参观深航,分享深航管理经验。这为深航在众多企业中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品牌。
两条“鲶鱼”保年轻
管理者应对新事物保持敏锐和开放,这是罗嗣辉一直强调的。在自己的培训团队建设中他也把这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一定会保证有两个年轻爱玩,并且对互联网游戏和产品新功能特别热衷的员工在我的团队中,这样才能触动团队更快的了解和接受新事物。”
在罗嗣辉看来,一个团队如果像“沙丁鱼”一样不爱动,迟早都逃不掉“牺牲”的命运,有两条对新新事物了如指掌的“鲶鱼”来到团队,整个团队就会变得活跃,员工也会更加积极进取。
“我一定要确保自己是团队中成长最快的那一个,年轻人有什么新玩意,我就要求他们教给我。我现在会的东西比一般年轻人都多。”
其实,罗嗣辉应该是那条最大的“鲶鱼”,搅动整个团队不断学习、创新。
“培训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不可忽视。”罗嗣辉要求自己的培训团队具有对新技术的敏锐度,做到与时俱进。所以他制定的所有培训模式都与新技术结合得相得益彰,如在线学习、微信学习、TED模式等。他觉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自己始终有一颗与时俱进年轻的心,防止自己变老。
在罗嗣辉看来,一个企业管理者,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固化,时刻保持多样化的思维很重要,同时还要容许、欢迎并且保护有着不同思维的员工,多元才有活力和创造力。在深航负责校园招聘那会,罗嗣辉就已经用这样的理念来指导工作。“同一个学校的学生,生活的环境一样,接受的教育也一样,思维都太一致,员工的过度同质化对企业来说是危险的,所以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总会刻意的保持新员工来源的多样化。”
好学,活跃,思维敏锐而开放,才能为企业赢得先机,这是罗嗣辉不断强调的一个观点。
102分的愉悦
“用102分的标准要求自己,永远要高于企业对你的要求”,秉持这个原则的罗嗣辉似乎应该压力山大,但从他脸上看不到任何焦虑。“有压力不等于要愁眉苦脸,我们要开心的工作,让团队享受工作。”罗嗣辉说。
由于航空公司是管理非常严谨、非常稳健的企业,所以对于培训工作来说,自然也会趋于稳健。但罗嗣辉带领自己的培训团队,每年都推陈出新提出不一样的研究主题,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定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快速成长,每当新主题一出来,他们也会很兴奋,成就感也随着工作的展开而不断增加。”
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罗嗣辉言语中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看到更多的是他的淡定乐观与幽默风趣。他说,领导者应该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做事,但是不能不苟言笑。“对待下属我从不是一个严肃的‘判官’,管理中跟同事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也会以轻松风趣的方式去化解尴尬、窘迫的局面。”在他看来,幽默所体现的智慧往往使沟通更顺畅有效。
罗嗣辉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他觉得工作不仅仅只是热爱还应该去享受,当你把工作当作享受的时候,就可以把准这份工作的脉搏,踏准它的节奏,进而不断的勇往直前。
在日后的工作中,罗嗣辉希望自己能够一如既往的把这份激情与幽默保持下去,不断学习吸纳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度。更深入的研究企业,探索出更多符合企业发展的培训模式。要以最好的自己与他的“真爱”一起携手走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