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涨工资”来得更猛烈些吧!
——广东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影响力的趋势调查
作者:徐淑妮
前言:
众人翘首观望已久的“广东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政策终于在 3月18日正式出台了,并从5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对于数千万在广东各地务工的外来工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也是重大利好,各项保障也随之上调。同时,专家认为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对缓解珠三角企业用工压力和改善用工环境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政府更要着力产业升级、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表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把“双刃剑”。在物价日趋上涨和通胀压力日增的大环境下,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保障了劳动者权益。但是该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用工成本也随之大增,这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压力可谓不小。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退去的情形之下,这次涨薪中小企业能否扛得住还是后话,有待观察。
对于成千上万的务工人员而言,“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无疑是“涨工资”的福音,然而,能否确保劳动者的收入取得实质上的增加,更是众人关注的热点。鉴于以往上调最低工资实施情况,执行是个老大难问题,此次上调是否顺利执行?《才富》编辑部组织了一场针对广大务工人员关于“调整最低基本工资”政策的了解、期待、渴望进行了一次调查。借此,我们期待着出现国家、企业、劳动者多赢局面。
■现象:听取“涨”声一片
春节过后,珠三角企业没有像往年迎来潮涌般的农民工,反而在媒体的报道中传递出“民工荒”的讯息!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工荒”的呼声日益式微,企业用工荒的情况也逐渐缓解。但是此现象背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改善用工环境、调整最低基本工资、关心新时代农民工、加快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加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等等。
于是,在全国各地两会相继召开的时候,多个省市传出“涨工资”的风声,为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广东等省、市也纷纷表示初步具备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条件,有望年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计划。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69%的受访者表示,春节前后,其所在企业并无加薪迹象,或是仍持观望态度。28%的受访者则明确表示所在企业已明确加薪,或是已经发放到位。更为甚者,有3%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公司为小型私企,仍受金融危机影响,工资不升反降,或是连续扣押几个月工资。
“年前我们公司就公布了加薪政策,从三月份开始底薪从820元调整至900元。”来自陕西的张彤乐观的表示,相信公司这次也会响应政府“涨工资”政策的号召来调薪,“毕竟工厂希望借此能挽留一些技术娴熟的老员工。”
对于广东省人民政府3月18日颁布的《关于调整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受访者均表示倍受鼓舞和充满期待。9%的受访者表示该政策的出台“像一场及时雨”,23%的受访者表示该政策是顺势而出,体现了民意,68%的受访者表示期待已久,早就该“涨工资”了!
3月31日,从宁夏赶来中山找工作的阿宁、阿霞两姐妹起初并不了解“涨工资”政策,经过记者一番解说之后,她们纷纷表示“加薪肯定是好消息啊!大老远跑来就是希望找份工资高点的工作。”
而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喷漆工张志喜则表示,“早该涨工资啦!我在东莞这边呆了七年了,就是因为一直没涨工资所以我现在辞职了,相信凭现在的工作经验能找到一份高工资的工作!”
■加薪:几家欢喜几家忧
根据通知,东莞将执行920元/月的标准,较以前的770元上调了150元,增幅为19.5%,对应的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则由原来的7.4元/小时上调为8.8元/小时。得知此消息,东莞市长安镇海空模型厂的李胜勇很是高兴,“如果按照920元/月算,相应的加班费也上升了。这样下来如果一周上六天班的话,一个月差不多能拿到2200元左右了,比以前涨了三四百元,还是挺不错的。”
广州越秀区某私企职员王先生则认为,今年广州最低工资标准能从860元涨到1030元,当然是件好事。但又担心加薪成了口头支票,“政策说得好听,但也要落实,否则有什么用呢?物价上涨得凶,希望工资也一样上涨!”
在调查过程中,20%的受访者认为“调整最低基本工资政策”会增加个人收入;39%的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得厉害,目前工资涨幅效果尚且甚微;还有41%的受访者还不确定公司是否会加薪。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多位受访者认为,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了,如果企业利润无法保证,劳动者的收入并不能实质增加。有不少受访者不无担心的表示,“毕竟每个月发多少工资,最后还是公司说了算。”
来自佛山一家电子厂的余小姐甚至有些悲观地认为,“还不是跟以往一样,工资是涨了,但老板马上将以前免费提供的食宿改为缴费的,然后取消一些福利和补贴,这完全等于没涨嘛。”
“依我看,没有哪个老板会那么自觉,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老板。除非他们赚取的利润足够多,老板凭着良心才会给员工加点工资,不然根本难以执行。”目前在江门某模具加工厂工作、高中毕业不到一年的郑丰源表示,对于公司是否会加薪尚不确定,还是很担心会压着不给涨工资。
调查结果显示,26%的受访者担心“涨工资”政策执行难;51%的受访者寄希望于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23%的受访者则乐观的期待企业如愿实施政策,集体加薪,皆大欢喜。
有社会分析人士指出,其实,企业职工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一是对于政府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未必会引起用人单位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本来就不怎么想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二则是很多劳动者怕丢工作,一般不敢跟老板提涨工资的事,更不用说举报、控告。而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强,维权程序复杂,也同样会阻碍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期望:确保“涨工资”政策执行到位
今年年初,气势汹汹的“用工荒”再次杀到,让多年饱受招工难的珠三角更是雪上加霜,专家学者纷纷呼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应对用工荒,政府也频频表态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以改善用工环境。在强烈涨工资的呼声中,日前,广东省出台规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政策一出,务工者双手赞成,但企业深感用工成本大增生存压力大,有分析人士担心新政会遇到执行难,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本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呢,又该如何确保好政策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呢?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是“线上+线下”的调查方式中呼声最高的“高招”之一,然而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欧瑞秋如此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监管很重要,但是一个问题是“相关部门如果监管不力,可能出现权力寻租的情况。”
此外,也有企业主叫屈,“单靠上调工资只会增加企业压力,这样是行不通的,如果企业支撑不下去了,国家还有那么多税收吗?要解决这些问题,怎么不想想调控物价的上涨呢?”
“涨还是不涨?如何涨?”这都是个难题,关键在于劳资双方要达到协商一致,才能避免矛盾纠纷。“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调整薪酬结构,在与员工协商下并适当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用小成本付出谋长远发展之路,长期以往则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东莞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专家委员会主任蒋四清如此建议企业方。与此同时,企业方尽可能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来调整薪酬方案,以达到劳资双方和谐。另外,就是员工加强维权意识,尽量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另外,要想留住员工,仅仅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不够,“工资的调整主要是市场起作用,行政干预可以保障弱势群体底限的公平,但是和民工长远的发展要求,比方说融入城市,在教育、医疗等保障方面还是不够的。”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李起海认为,“现在很多新生代的民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消费型享受型的劳动力,和六七十年代的民工只用小部分满足生存,将大部分钱寄回家的自我剥夺型消费不同,新生代更看重有无公共活动、有没有归属感、有无尊严和幸福感等等。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长此以往,才能在物质、精神层面留住新时代的农民工,才能真正达到避免劳动力短缺的局面,才能在劳资双方互赢的状态下迎来“皆大欢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