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了,却没读过秋天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十二年前,朋友发过微信链接:浙江最美秋叶观赏地。他喜欢郊游,每个周末自驾游,想邀请我们和他一起按照这个链接一个一个观赏,茶寮、大明山、上西村、磐安云山、文成红枫古道、长兴银杏长廊……红林、杏黄、彩色的山,斑斓的水,想想吧,一路明晃晃、晶灿灿、轻飘飘的心情,大家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出发,互相说,好啊好啊好啊。
一晃,是十二年后的11月了,昨天过了立冬,很多人却连家门口的彩林也没有去见过。往年的夏天,几个人按图索骥,找过周边乡镇几百年的大树,几乎每一群古树林都伴着一个古村落,曾经遐想,若是秋风起了,看着这些大树渐渐红、黄、橙,挂在枝头落在青草地上,多么美妙和锦瑟。我们相约秋天时,不,最好深秋,再来看看,连冬天的雪也要来看看,再到来年,看着它们吐出青绿。
“我从春天走来,你在秋天说要分开”,歌词往往写得和现实不一样。秋天,美丽的季节,人们流连于美丽,似乎秋天的色彩代表着人生的希望和丰硕。“如果爱情这样忧伤,为何不让我分享”,是这样吗?秋天,从来不是爱情的色彩,她是一种态度,是“夕阳山外山”的从容与无奈,人生更多的是随波逐流,豪情让位于英雄气短,无论金戈铁马还是数风流人物,多情人,总被无情四季轮回,笑也罢,忧愁也罢,春夏秋冬,不变的才是永恒,而人生必定是过客。
一样的角度,一样的森林,一样的湖面,一样的小山村,寂寂寞寞活在这里,人们打搅着它们。人,显得多余,过客,是画面中的硬伤,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被打搅的画面中留下自己的形象,是为了衬托虚无,还是代表着一种时间,人来人往,天地是个大舞台,它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向何方。
有些相约,说过也就挂怀着淡忘了,最多下次碰到喝酒时,说又是谁谁谁没空扰了大家的兴。其实,挤挤都是有空的,只不过绝大多数的时间,大家根本不想动一动,即使知道不远处的斑斓等着,也懒得动。
最美,真的是秋天,因为斑斓,这斑斓足够嘲笑我们。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我更期待冬天,当冬天脱了花衣,褪了妆容,赤裸的就是精神和风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