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光,是种植;成长,是疗愈

(2025-09-30 08:17:49)
分类: 烟花易冷
时光,是种植
成长,是疗愈

      常见的十种人格障碍类型,包括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边缘型人格障碍 ;5、表演型人格障碍;6、自恋型人格障碍 ;7、强迫型人格障碍 ;8、回避型人格障碍 ;9、依赖型人格障碍 ;10、分裂型人格障碍 

      很久以前,反思自己的行为与问题,归结于“自私”导致的“异类”、“叛逆”、“缺责任”,我行我素,没有换位思考,与世俗观念、常规做法格格不入。想做个好人,有时里外不落好,也得不到理解,而自我改造又让人疲惫,索性继续找个坚硬防护罩,包裹身心。后来明白,让所有人认可,不断迎合,既不可能还是种病态。
       直到有意识翻阅了一些书,对号入座,理解了不是“自私”,而是自己至少有6种人格障碍倾向。回忆过往,不同年龄段又存在多种人格变化或穿越,即小时候是“回避型”倾向,上学时是“焦虑型”,“表演型”倾向,工作后变成“偏执型”,“强迫型”,“边缘型”倾向。

      少时,住外婆家,独门独院,单独睡阁楼,没有玩伴,独来独往。亲戚及父母家的邻居,叫我“吊猫”(猫,音“曼”,本地方言音,意思是动不动郁郁寡欢的孩子),他们还给我取了小名“玲珑”,表示聪明。
      这个孩子执拗,心里喜欢亲近,却拒人千里。嘴上也不甜,选择性缄默,宁可不拿压岁钱也不叫人,演绎了臭茅坑石头般的自尊。然而,我用省下来的早点钱买了芝麻饼掰一半分给外婆,害得她为此称赞到去世,还要叮嘱妈妈把房子留给我(多年以后理解,这是外婆以为的可以保护我的唯一方式)。前年,当我再次拒绝时,妈妈叹口气说,那不是房子,那是念想。
    
      小学时,零花钱及交完学杂费的压岁钱,用来买连环画,我的知识面已远超同龄孩子,甚至不屑老师的教导。语文老师纠正我的执笔方式,我执意不改,发誓将来写一手好字超过她。处处是逆鳞,但每次评三好生时又能高票当选。初中时,开书店的舅舅,向我开放了他家的藏书。高中时,已把大部分老师怼了一遍,还几度表演了不堪回首的自以为是的英雄气概——上台演讲,脱了外套往空中一扔。
      20岁,参加工作,一年后拥有了专属于我的独立美工室。先后换过三家单位,皆是跟在一二把手后面,虽然明白了一山更比一山高,但依然没有职场群体生活的经历,继续好高骛远。也是那十几年,慢慢知道了自己有时的不可理喻,刚愎自用:心里有了镜子,就从“回避型”、“焦虑型”穿越到了“偏执型”,“强迫型”,“边缘型”。譬如,不喜欢回复短信且不用标点的习惯变成了微信时代的讲究格式及标点的必回复。不删除手机内容变成了随收随删的阅后即焚。火爆脾气变成了逐渐温婉。非左即右变成了多角度理解。没有章法的率性晋级为条理分明与善始善终。直到某天,更忽然醒悟,逐渐学会不再纠结,不再执念,脏了就脏了,放手就放手了……. 与我何干焉。

      经历,造就了我曾经既不合群的性格,偏偏学会了八面玲珑的善舞迎人。也能在挫折和受伤以及辜负和无意伤害到身边人的过程中,一次次醒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包括性格缺陷,并在回忆中找到认知的本源,也就实现了人格穿越,到现在慢慢再放弃或改掉,至少不想再出现某一种持续的哪怕是轻微的人格障碍倾向,避免伤害到别人。
      几乎所有人以为我是外向,是万金油,只要我开心讲话,哪里都不会冷场,笑声不断。直到某天,有位朋友戳穿了皇帝的新衣,说从没听我说起过任何的烦恼,别人喝醉了是话痨,我在喝醉前选择提前离场。感谢他逼着我重新唱歌,自己曾在小学音乐课考试后发誓永远不在公开场合唱歌。人生啊。千万别说永远,人生很长,永远不知道美好在哪个角落等着。每一种场景,皆有舒适度。不同阶段,是不同的适应与热闹。
     
      曾以为,“仰天大笑出门去”才是潇洒,原来那是酒喝多之后的狂妄,我掀翻了两次爸爸的酒桌,还号称老死不相往来。其实爸爸也尽了他一生该尽的义务,鸡同鸭讲可能源于外婆的灌输植草也包括憎恨父母的争吵与相互控制。我能说的感谢,只是每年不停给父母买东西,名贵的酒、衣服、家电、滋补品,包括油米酱醋……就是很少聊天,几乎不打电话,连微信也不加。
         我以为,自己能扛下所有的负累。其实不是,但只要习惯了扛下,也就对自己的忧伤包括快乐沉默是金了(感谢几任公司领导在我脆弱的时候勉励过)。因为知道自己有过软弱,总想帮助牵挂以及爱的身边人,但也懂得曾经在意的“自我的边界”。我活成了小心翼翼,这是小时候没有设想过的角度与角色。

      目之所及,就我工作接触的那么多人与事而言,绝大多数人至少有一种以上人格障碍(缺陷)或倾向,且并不自知,或不以为然,不认为是缺陷,而是“自我”。人的成长或醒悟,仍然需要“背叛,被刺,伤害,失败,辜负,误解,委屈……”经历失去,经历得而复失,经历大悲大喜,一次又一次凌迟自己,直到与自己和解及降解负面情绪,最终认识到一切的本源。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所有善意与帮助。感谢新浪博客(微博)平台给予了十六年的写字自由所引发的思考。
     信息填喂的时代,情绪都是碎片化。人工智能赶集而来的时代,信息流越是无缝链接,人心越是孤单。每个人将是“分裂、边缘、表演、自恋、强迫、回避、依赖,焦虑…..”的组合,那才是一种“进化”,而非人性的缺陷。之所以有心理学的定义,就像是成功学的背后,是飞蛾扑火的一将功成,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诊断。每个人的一生,是不断受伤的一生,只有自渡,才能疗愈。不同年龄段,是一场亲情牵绊与自我边界的理解与进退,以及在自我、自私与感恩、付出、承续之间游荡,但不管如何,总要更加坚定维护身边人以及下一代的“自我边界”。

      时光里的种植,如同徐冰的《天书》,对汉字进行解构,形成新的且能够拆解后重新解读的意象,知道从哪里来,去往新的不按常规的方向,仿佛人生是一场熟悉的践行中变成陌生又有迹可循的自己。
      成长中的疗愈,如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用破碎、解析、线面结合的方式将物体分解并组合成新的抽象,是一种多角度、散点透视以及不同空间状态的呈现,仿佛每个人的自我是不同阅历、理解以及年龄段的解构与重塑,既真实有时狰狞,实现真假穿越的反映与叠加与融合,人生何尝不是抽象主义。

      真实的世界,需要解构。
      真实的自我,需要剖析。

      什么是美好:
      太阳照样升起。
      我愿意讲,你喜欢听。
      生如烟花,愿我们活得松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