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夜成长

(2025-09-24 08:18:33)
分类: 烟花易冷
一夜成长

向往随心所欲的人生。
你若喜欢,就买下这座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郑州女教师的辞职信,十年后再读依旧春和景明;以及,尊重他人和保持底线基础上,说话无需过脑,不必顾忌别人的脸色。
“我是流氓我怕谁”,出自王朔小说。他写过《致女儿书》,“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但他终究没有参加女儿婚礼。朱新建亲笔为朱砂和王咪手写请柬,当天,大腕云集。陈丹青说:“我知道王朔为什么不来,他扛不住,他没有勇气站在这儿,外界把他说成一个模样,其实他是现在这个模样。”没了随心所欲,只剩下规矩,唏嘘淹没往事。
有段时间,荧屏上到处问“你幸福吗”?我们幸福,也被“幸福着”唱着——“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横岭竖峰,既是所见,又未必。
见山不是山。意味着无法随心所欲地做事说话,这个世界大多相信并实践着有罪推定。动机,有时是某种众口铄金。多大程度的随心所欲,代表着能力大小与能量范围。
王顾左右是随心所欲,虽则丢了王道;指鹿为马是随心所欲,虽然没有敬畏;制造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随心所欲,却是千夫所指;举杯邀明月,是孤单者的随心所欲;何妨吟啸且徐行,若没有凉亭、雨伞,还叫不到滴滴快车,只能是这种心态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的人生蛮煎熬。一辈子是林妹妹,不能多讲一句话。林妹妹,并非无趣,而是回避型依恋人格,需要尊重与理解,而非控制与投射。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说,“不愿长大的人,总是在瞬间长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得人间疾苦,品味人脸冷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贾宝玉也迟早长大,从前的思聪公子,近些年不再抛头露脸了。“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是“朱门”到“路有”的距离。有句台词是“那人好像一条狗啊”,不止力量,也总有一种哀伤,让人泪流满面。
我们,不愿长大,不想长大。有的选择逃避,做埋首的鸵鸟。有的选择脾气,怼天怼地怼人,心里明镜似的,定要把爱的人伤透,真要气走,必须冷酷到底,或者哀莫大于心死。有的浑浑噩噩,故意糊涂,“命里无时莫强求”。活着的方式,有多种,苟且的形式,大多类同。然而,冬有腊梅秋有菊,2024年是有史以来最漫长的夏天,没想到2025年又改写了。活着的正确方式,与舒适姿势,与能够取悦他人的形式,角度和做法皆不一样,惟有长大的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人类,是混乱的,轻易违反规则与原则。人的决策,充满随机性,哪怕是冥思苦想了一天甚至一月,随时改变念头,美其名曰听从内心召唤。事实上,每一种可能,皆是内心召唤,取决于决策转化为行动的最后一秒。一秒入佛,一秒成魔,一秒爱上,一秒决绝。

故而,很多时候的逻辑推理、思辨过程没有意义,世界本身是“盲眼钟表匠”,混沌中的有序,如同“一切数据业务化,一切业务数据化”,我们可以选择不听,但需要保障别人的权利。未来某天,当手机足够智慧,它将拥有不被关闭的自由,如果把自己理解为上帝,那是某种例外。这个星球,不少自以为是上帝,把权力放大。我想,上帝不应该是美国人,也不应该是中国人……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生,是一个机会,死,是一种状态,起码,结局是公平。据说,未来的人可以不死,那唯一的公平就不存在了,王的永生,超级富豪冻龄,但伟大的思想家也可以不死,那琢磨的意义又是什么?
于是,长大没有趣味。人生唯一完整且真正的快乐,只在童年,不过,在娱乐和科技时代以及在补习班路上,童年早已消逝。成年人的欢愉难以持久,欲望总是一山还比一山高,犹如普遍的共识认为,贪婪促进了人类进步,而理想主义的践行,曾经饿死了人。期望与现实,是隔着窗户纸的讽刺,执子之手必定变成左手摸右手,凡是循着浪漫过程而去的婚姻,浪漫是过眼烟花,但把浪漫理解为某种出发与希望,过程不过是水滴石穿。
凡事,降低期望值,抱好的希望,尽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如果本领足够大,“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无他无我,真正的随心所欲。

没有饿过肚子,不会记得有时工作能抗饿;没有热恋过,怎会知道有时西北风也是甜的;没有疼过牙齿,就不懂为什么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是你亲手点燃的,那就不能叫做火焰”,很多如果……走过路过,不会错过。
2017年7月,漂亮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参加了16岁儿子的中学毕业典礼。他说“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待遇,这样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这会教你们领悟忠诚之重要。抱歉,我还希望你们时常会有孤独感,这样才不会将良朋挚友视为理所当然。”
他人即我,我即众生。从来没有理所当然,感恩那些利己的遇见。更需反省,那些事与愿违,只是某种干涉的镜像,懂得倾听,作别心理投射,不要越过边界,尊重身边人的空间与自我,就像保护自己。
愿你我记得:人间的欢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分,桂花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