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着人群如浪,却没有汹涌
(2025-08-21 12:16:14)
标签:
365 |
分类: 烟花易冷 |
喜欢看着人群如浪,却没有汹涌
“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了有情义。”
外婆家门前,是清澈的大河,她禁止我学游泳,危险。每年三月三、十月十,是千年历史的庙会,人山人海。小学的某天,我心血来潮,钻进人堆里,像是逐浪。外婆找了我三条街,她满头大汗。
而今,我偶尔站在繁华的城市街头,愿意多等一个红绿灯,看人群走来过往,有的急匆匆,有的慢腾腾。相比从前,人们的脸,变得舒缓了。我喜欢看青春的脸,洋溢着春天,我也喜欢看精致的人,干干净净,走过时不带走一片云彩。外婆说,“人多的地方,不能去。危险。”但那也是风景线。
“无需要太多,只要某一夜梦见我,当你梦见我,会碰碰那一个失眠的我。”
“十七岁那年,第一次来,旅游大巴车停在路口。街灯刚刚亮,行人很多,马路干净极了,我望着身后的教堂,恍惚来到了书上才能见到的国外。一阵风吹来,不知是风吹了眼睛,还是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又十七年过去了,依然清晰。”
“七年前,家里让我回北京,以为这次肯定安顿下来了,不到半年,还是回来这里,买了房,下决心不走了。这里空气好,绿化好,人的皮肤也会变好。还有,这里的人不欺生,不歧视外地人,这点特别好。更喜欢吃海鲜,以前住宿舍时,几个人吃一脸盆的梭子蟹,肉是一丝丝的,非常鲜。现在的螃蟹没以前好吃了。人,可能也是这样,想起来都是以前的好。我是不是老了?”花无缺说这番话时,让我看到了十七岁时的初见。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十几年来,我去了北京十几趟,连长城、故宫、颐和园也没去过,好想去潭柘寺,那儿有棵唐贞观年间种植的距今1300多年的古银杏。景点都没去,龙潭公园竟然还收费,我从木樨地走到西单,五年走过五个来回,专程为了感受氛围,去挤过几趟地铁,北京南站站点以及一号线与十号线换乘的国贸站。
涌浪般的人群,从气势上压迫了我——感觉自己像是来自小城市的小小的我。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北京,仅仅每天通勤时间接近三小时,就是难以想象的生命代价。然而,某天忽然理解了,我对北京的孟老师说,千万不要离开,各种小而美的专业策展,各种大而全的古典音乐会,又有先锋的、时尚的、未来的……任何其他城市的小众,在这里都能成为流行现象,这是超级城市的魅力。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人群里,敞着一扇门。”
某次,来自大城市的客户说,你们的高架没多少车,地铁空空荡荡,市中心也不堵。我说,这是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城市,工作日白天不堵,早晚高峰及周末也堵,夜晚没有夜生活,最中心的闹市区也撑不到晚上十点。客户哈哈大笑说,传说中的白天赚钱晚上数钱之城。
这座城市,只骄傲天一生水的书藏古今,以及走出的122位两院院士,雄踞全国籍贯院士数量榜首,是当之无愧的“院士之乡”。我在公园里散步时遇见的熟人最多。
每天,城市峡谷里,草木葱茏。数不清的人,走过街头——愿岁月从容。
前一篇:说话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