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而逐梦

(2025-07-08 08:23:27)
分类: 看上去很美
生而逐梦

文字,有力量,亦很神奇。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文字,再遴选、增减、组合,像用锤子敲击錾子,一个角度、一处细节进行雕刻,试图还原出内心曾触碰的、翻阅的、打捞的记忆片段,有时是无语凝咽的时间碎片,拼凑出重新解构与理解的模样及内容,也想象着过往的岁月影像在这篇文稿上留下印痕:缠绕在心底的牵挂,有最初的自己。走得再远,擦去红尘里的风尘,遇见最好的自己。偶尔,念及与写下舍不得的人与事,眼睛起雾,白昼落雨。
周日上午,需要疗伤,终于欣赏了迪斯尼“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泳者之心》。一年前,看了开头几分钟。没有画面的海浪声,从虚影远景再到实影近景,是姑娘涂着油脂戴着泳镜的脸,自言自语唱着:“清晨黄昏,日复一日,活着就要开心,没钱又如何,亲爱的,活着就要开心。”之后,一个背影,眼前是横跨的海,波涛汹涌——推出片名《YOUNG WOMAN AND THE SEA》。
作为资深影迷,几分钟就判断出这部电影的高水准。因嫌弃自己那天的观影心情不够饱满遂终止了观影。这一等,是一年。好电影,越来越少,我很珍惜,观影时适宜清空思绪,留出宽裕时间,包括保持观影之后迫不及待想敲下文字的分享欲。上次,拥有这般心境是4月末夜深人静时欣赏维姆·文德斯编剧并执导,役所广司主演的《完美的日子》,发表了博文《赏一树春秋,何必翻山越岭》,那是另一种静默无言又温婉如玉的人生。

5岁的特鲁迪·埃尔德,患了麻疹,发着高烧,善良的小姑娘站在窗边担心着不远处港湾的滚滚浓烟——纽约港的一艘汽船失火,仅离岸10米,遇难者大多是女人,她们不会游泳,而被烧死或淹死。为此,特鲁迪的母亲下决心让两个女儿学会游泳这项求生技能。
医生宣布了特鲁迪将于晚上离世,她奇迹般顽强活了下来。学游泳,对她来说是不可能拥有的技能,右耳因麻疹已听力受损,游泳将导致完全丧失听力。固执的小女孩,一眼喜欢上了游泳,夜以继日、不分场合唱着她的精神赞歌“活着就要开心”——反抗并坚持,直到古板的父亲同意她学游泳。由于父亲不愿提供资金支持,母亲靠着家务之余做零活赚钱,把姐妹俩送进了条件简陋还要学员烧锅炉的女子游泳协会。
这是千篇一律的故事开篇,像大多数人的童年经历。111年前学游泳的5岁特鲁迪,是100多年后学奥数、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学骑马……似乎十八般武艺七十二变,总有一款适合天生丽质且小小的你和我与他,即便十八代祖宗没有一位是天才。然而,故事结局,永远只有少数人书写,何况是伟大的句点。21岁的特鲁迪·埃尔德,战胜了人间永恒不变的歧视、波折、无助甚至降维打击等九九八十一难,成为人间灯塔。

成功,源于天赋、兴趣,还包括觉醒与坚持。
1914年的纽约,是保守的旧时代。警察在海滩拿着尺子测量身着泳衣的女性裤长,大腿裸露部分超过规定尺寸就被带走。女性学游泳的难度,窥一斑而知全豹。特鲁迪踏上这场逐梦的不归路,既要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也要向保守的世俗观念抗争,更要与风险莫测的大海搏斗——她心意已决,“要么游过英吉利海峡,要么死”,生而逐梦,追梦而亡。

成功,需要家人、朋友,以及路人的支持与鼓励。
特鲁迪的泳者之路,源于母亲的果敢与坚持,还靠自身勤奋打动了女教练。巴黎奥运的铩羽而归,姐姐梅格的仓促婚姻,曾使得特鲁迪意志消沉,打算接受被安排的命运:嫁为人妻,操持家务,生儿育女,这是一条大人眼里没有任何疑义的天选之路。在生活慢慢回归女人的既定轨道时,路过的三个小女孩向擦着肉铺店橱窗的特鲁迪表达了崇敬之情,“多亏了您,我也可以学游泳了。”小女孩转身之后对同伴说“她是我的偶像”。特鲁迪的斗志,再次被点燃,她又重新看到了5岁的自己,目光转向遥远深邃的英吉利海峡。

成功,更需要在濒临绝境的时候,看见远方的篝火。
特鲁迪第一次挑战英吉利海峡,被人为阻止,尚未完全康复的她,进行第二次挑战,拼尽全力喊叫着快速游过大片红水母的海域,遭受遍体被蜇伤之痛,姐姐梅格跳下海陪着她游了一段。然而,特鲁迪最后仍然需要独自一人游过暗流涌动导致很多挑战者失败及丧生的8公里浅滩。人生,不管别人陪着走多远,总有一段路程需要孑孓而行以及独自疗愈。茫茫大海,满目漆黑,没有方向,渺小的特鲁迪在冰寒中打转,孤独、绝望、力竭、无奈,即将被海水拉近深渊——生与死的回眸瞬间,海岸线被一盏盏灯光与火光照亮。这段画面,让我想起了那段著名的激情澎湃的解说词:“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电影《泳者之心》,在平静的叙事手法中采用了双线结构的穿插,这种镜像叙述,使观众很容易对号入座,在故事进展中通过细节对比理解着人物,看到了社会生态,包括个体在时代漩涡里的抉择之难。
既是来自父权社会的嘲讽、轻视,也是女性觉醒的追求、抗争。既是更有资质条件的姐姐梅格向世俗妥协,因为知道妹妹所择之路的无比艰辛,也是妹妹特鲁迪希望姐姐梅格能够坚持自我,坚定了自己的向死而生,绝不接受连爱情都无法自择的人生,但又面临挑战失败后难以说服与抗争的悲哀及无奈。既是体制、媒体对特鲁迪的集体不看好,也是街坊、邻居等无数窗口深夜点灯,收听她横渡实况播音的默默支持与无声呐喊。既有搞破坏维持行业利益的丑陋面具与不择手段,也是英吉利海峡一端更多无名人士自发点燃篝火的向天借命,无数陌生人心中的“我”被特鲁迪·埃尔德点燃,无论她是否成功,至少为自己活了一次!今夜,愿为你点燃,为曾经的自己,为未来,为新世界,为理想国,为了从此人间没有那么多的失望、无奈与悲悯!

追梦而生,生而逐梦——这是观影结束,从脑海里蹦出的对黛茜·雷德利饰演的特鲁迪·埃尔德的一生总结。吃饭、走路、开车时还蹦出不少自认为漂亮、适宜、入境的句子,像是自由海水里跃出的鱼,但没有及时留在手机或纸片上,仅过了一晚,蒸发了。好的文字,又如五庄观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它若看见我欢喜、着迷、沉醉的人与事,悄悄落下来,我需要快速接下这赏赐。
“生命是一场偶然,我们在其中寻找因果。”每个人,不会无缘无故来到人间,人生匆匆,挖掘自己的天赋,找到自我的兴趣,才是不辜负。然而,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是被设计的,被圈养的,被来自何时何地的力量改变着轨迹,距离最初的一生纯粹,理想的一身晴朗,渐行渐远渐无己。从前,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找到了一生的天赋与兴趣,看完《泳者之心》,内心遗憾与震惊,我大概率是荒废了莫须有的天赋与兴趣——我应该选择影视行业,一个普通人,竟然看了上千部电影,十余年来除了上班的业余时间只用来“阅读、写博、锻炼以及访问古村古树或是偶尔漫长等待的喝酒大餐”,谢绝升迁,婉拒交集,这般自律,一事无成。
一百多年过去了,特鲁迪·埃尔德曾经的街区依旧在觉醒,而彼岸的我们,依然在泅渡。人们,匆匆去大城市,忙忙去考公考编,挤挤去整顿职场……或者仅仅用玩笑梗及《小林漫画》之类来缝合一颗年轻却千疮百孔的七窍玲珑心?走的人多了,固然成了路,当所有的路挤满了人,所谓的上岸,只是换了一片水域继续泅渡。那种感觉,像孤立无援的特鲁迪·埃尔德,看不到远方的篝火,等待被吞没。
选择走一条孤独的路,有时等不到“人帮人”,只能看到“人踩人”,人以群分的世界,个体注定是被裹挟的命运。就像姐姐梅格,放弃天赋、兴趣及人生路上的各种心猿意马、心有旁骛、心有所属,向现实妥协,活成或许是年少时曾经讨厌的模样,而那似乎又是天注定的结局和轮回。又或许,我们认为自己已上岸,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终究无法像特鲁迪那样一生只做一件有兴趣的事并做到极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岁的特鲁迪·埃尔德,不分场合唱着“清晨黄昏,日复一日,活着就要开心……”给自己鼓劲,直到21岁时站在英吉利海峡前继续哼唱着“……没钱又如何,亲爱的,活着就要开心”,义无反顾跳进身前的波涛汹涌——“我命由我不由天”。此刻,我也想起一首歌,献给正为生活与命运不断奔波及劳苦的我们:“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祝愿你:做自己,享自己,走自己选的路,一路欢喜相随。

1926年8月6日夜晚,21岁的特鲁迪·埃尔德,耗时14小时31分,最后数小时暗黑无际,孤身一人,成为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2025年7月8日凌晨三点,我睡不着,敲完这篇文字,向《YOUNG WOMAN AND THE SEA》致敬——许久,没有让我这样感动的电影,没有煽情,平静描述,却情不自禁落泪,难以自控。此刻的窗外,“丹娜丝”热带风暴正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和久违的些许清凉。

生而逐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指尖流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