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落尽无爱恨

分类: 看上去很美 |
繁花落尽无爱恨
五月初四,下午三点,提前赋闲、环游全国的前同事,依旧没忘了我的生日,不知从哪个经纬度的休憩点发来微信祝福,还提醒我别忘记看“巨幕版的三十年老帅哥”。她,真是一语双关啊。我推荐她去“K11购物中心”看“超220平米巨幕的全球首个影王®智慧4.0LED全景声数字影院”,空间辽阔,影音震撼,皮椅舒适。
三十年老帅哥的《碟中谍8:终极清算》,某影评人吐槽是“精疲力竭的观众与不肯老去的明星。”初见伊森·亨特,是1996年的个体经营镭射影视厅,再见伊森·亨特,是2025年的院线巨幕厅,时代已天壤之别。根据本次观影初步的观众数据分析,35岁以上占比58%,远超大多数电影,是“情怀”扩充了回忆,但年轻观众的减少,意味着票房后继乏力。难以想象,阿汤哥63岁了,以及曾经倾城容貌的59岁苏菲·玛索,56岁泽塔·琼斯……俱往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颜,28岁的王一博,风华正茂。
微信朋友圈的肖战资深影迷,赞扬《藏海传》是年内第一剧,“不接受辩驳”。自《国土安全》后,我唯一耐心且喜欢看完的剧是四年前口罩居家时重播的《父母爱情》。即使大名鼎鼎的《甄嬛传》、《琅琊榜》,也是跳集看完,开头看一集,中间捡两三集,结尾扫一集,全程1.5到2倍速。跃进收看的行为,曾被人批评“太无趣了”,我只是觉得大多数的影视剧,不值得消耗时间。有人却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局部的没意义。这话没毛病,我曾回复“慵懒,是一种幸福。”
《藏海传》,我没有倍速,已看到33集,虽然隔几集唱首歌,磨磨叽叽演一段心理戏,让人难以容忍,强迫自己耐心。第27集,太监曹静贤,亲自打鼓唱昆曲“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借刀杀人,运筹帷幄,另一边是平津侯企图杀出一条血路制造绝境逢生,奈何结局悲怆,这段双线并行的戏无论表演、音乐、节奏、剪辑、呼应皆是神来之笔。然而,全剧仅限于此了,虽然“于细微处见知著”,但宏观上,藏海被剧情推着走,由于剧本及演绎的原因,藏海成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提线木偶,为了报仇引发了更大面积的连锁杀戮。“觉醒”的主题,包括“批判”的使命,没有价值观的商榷与引导,难以升华。
拍了29年的《碟中谍》,终于在看似终章又是开放式结局的第8部,在阐述宿命的同时升华了主题:拯救,并非是必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即对于真诚、信任、友谊、和平的追求。影片里牺牲的卢瑟留给伊森一段语音:“对于未来美好的期许,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让未来变成现实的方式,就是投射我们内心的暖意,我们的未来建立在无数选择之上,建立在善良与信任之上。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为我们心爱之人,也为不曾谋面之人。”
1996年,34岁伊森·亨特,2025年,63岁的汤姆·克鲁斯,经过长达29年的时光磨砺、浸润、侵蚀,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世界或者眼前生活及生命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视野与经验。年轻时,我们只为“心爱之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仅为我们心爱之人,也为不曾谋面之人”。只有上升到这个高度,观众才能理解为什么伊森·亨特必须完成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你还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有美好,生命有意义。
毁灭,抑或救赎?很多时候,心中有答案,却未必知行合一,在利益与恐惧尤其贪生怕死之时,我们如何抉择?这是电车难题,是性本善,也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大爱无言。和平时代,没有外星人降维打击,人工智能也尚未进化成新上帝,普通人的抉择无需要大是大非,不过是生而平凡中水滴石穿或潜移默化的向左走向右走,以及被时代和趋势推着走,没有前瞻与谋略,只有事后诸葛与追悔莫及。
世界,值得我们选择一种适合并愉悦自己的生存方式。当然,个体在不同阶层、语境、理解中,许多话是鸡同鸭讲,彼此冒犯。“学会和‘不适’共处,学会真正地倾听,学会在艰难时刻保持内心柔软”,哈佛女孩蒋雨融的毕业演讲,放在一个处处双标与对立的世界,难免显得碍眼与难听,但也充分说明,我们正在不断丧失耐心、信任。这是《碟中谍8:终极清算》生逢其时的描述与触动。
人生,为恨刚强,为爱柔软。人,即使长寿,也只能活3万多天,掐头去尾,剔除睡觉包括很多被碎片化切割而无视的垃圾时间,真正能够适合并愉悦自己的生存时间犹如年轻时囊中羞涩的腰包。初见时,我们光芒万丈,以为能看清滚滚红尘,此后,不断为利益、欲望、我执而甘愿坐在井底仰望星空。
昆仑山,距今2.5亿年。长江,大概有4500万年。2025年,只比1996年过去了29年,早已物是人非。看着阿汤哥在银幕上赤身潜海的健硕身材与徒手攀飞机的矫健身姿,难以掩饰的却是他手部一晃而过的特写:人老手先衰,手背上的褶皱撒不了谎。而岁月,亦有皱褶,“在人生黑暗的皱褶里,没有别的珍珠可寻觅。爱,便是完美。”
前一篇:侬好,五月初四
后一篇:据说,今年夏天非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