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惟有饮者
(2025-03-17 12:44:40)分类: 烟花易冷 |
人来人往,惟有饮者
三月,江南好风景。同学的挚友,邀我们去他投资的小酒馆小酌。他买了鰆鯃、黄鱼、梅童、刀鲚、血蚶、奉芋、香椿、荠菜、马兰头、黄泥拱、长街蛏、清明鹅……时令美食,配十年陈茅。窗外,华灯初上,路边的玉兰树花香袭人,谁一声“雨来”,不久淅淅沥沥起来,很是应景。酒过三巡,不说前朝,不议彼岸,风月无边。半日之闲,十年尘梦。
春梦了无痕。多情到凉薄,或许只隔了一晚。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如同好酒莫贪杯,人生装不下太多朋友,情深不寿。多了,会无情,少了,虽凉薄,实则是不想辜负。食物保鲜靠冰箱,零下六十度,保鲜更持久。爱情友情亲情的一生不变,除了依赖、安全与互助的交集,伴生的是距离产生美,交际有边界,以及容忍与尺度,胜于共生与控制。
生活,如同魔术表演。所见的,所听的,只是某种有意与定向的植入,成为陷阱,还是警醒,取决于自我认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普遍意义上的教育,包括成功学,是经过包装的童话故事。社会的某些本质,常常被灌装于前朝叙事,实则“都是千年的狐狸”,旧瓶装新酒。就像,渣男的话,总有很多女人相信,被骗了一次,又一次。当然,我们始终要理解、相信、确认人类历史是由少数人推动、改变的事实。
十八岁时,以为自己天赋异禀。之后,不断被驯服,终于从无奈到气馁到适应于自己是凡夫俗子。无论一个人多伟大或平凡,就身体而言,最后的归宿都是所有肉眼凡胎的终点。至于精神永垂,以及如何正确、多面理解社会生态,甚至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能力赚更多的钱,皆取决于自己的思维以及信什么和怎么做。若是只相信所见所听,而不去理解现象背后的利益与逻辑,注定一生碌碌无为,且败于人性与规律。
同事陆小凤,家里地位排第三,客厅和主卧的电视机分别被他女儿和媳妇长期霸占。原本,陆小凤对娘俩追剧的行为嗤之以鼻,时间久了,他也迷上了追剧。中午食堂吃饭时,今年的剧,《掌心》、《180天重启计划》、《滤镜》……他如数家珍。受其蛊惑,我用2倍速各跳跃着看了几集,发现而今的女主不是祥林嫂,更不学卧薪尝胆的甄嬛,基本是全能六边形战士,完全不讲逻辑,一言不合,直接手撕,报仇不过夜,看了至少不堵心,难怪收视率这么高。近年,我唯一全部看完且认为值得付出时间代价的电视剧是《山花烂漫时》,尽管宋佳饰演的张桂梅,在同年放映并备受好评的电影《好东西》里成了王铁梅。
近日,54岁胡兵自曝身体年龄只有25岁,49岁时还长高了1厘米。他表示,自己荷尔蒙水准和焦虑情绪都很高,是正常数值的2倍。除了严格执行“黄金作息法”(22:00入睡、5:30晨练,配合定制化营养餐),他说必须保持“(心态)童真”。我恭喜陆小凤说,长期追剧,有利于保持年轻心态,路见不平就出手,遇魔杀魔,“明天就辞职,老子不伺候了”。——当然,成年人难以任性了,类似任性的话,想也不敢想。
世界,是江湖,也是生意。连最纯粹的爱情,晋级为柴米油盐的婚姻后,都不再是两个人的卿卿我我与进进退退,而是两个人背后的家庭、家族及朋友圈、利益链条的重组。自由的代价,并非是金钱,但结局往往是物质蛋糕的再分配,从分分合合的世界大势,到一别两宽的婚姻休止,莫不如此。当精神的天马行空,遭遇物质的缰绳,一个人成为孤岛,才有可能实现自由。这些不讲武德看似烂片的电视剧,在教育大家:“不妥协,故无憾”——这是2010年保时捷PANAMERA的广告词。十五年过去了。十五年,一代人。又是。
年轻,看远;中年,看透;年老时看淡。随心;随意;随缘吧。人生,如春夏秋冬,什么阶段做什么事,理解什么以及争什么、抗什么、放下什么,恰似程序设定,即使有些人能跳跃阶段,快速打怪升级,但到了哪怕看似简单的赌场(股市)、战场(情场)的修罗场,依然一时是一时,一世是一世,一天和一月和一年和一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心境与行动区别。铁杵磨成针。庖丁解牛,无厚入有间。淮扬大厨,一口气上百刀切出菊花豆腐……从来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与奇迹,只有夜以继日的践行与坚持。
一米阳光。一叶知秋。一见杨过误终身。一念放下,万般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