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向人间献殷勤

分类: 看上去很美 |
岂向人间献殷勤
断断续续,分三晚看完了辛柏青、田壮壮主演的《白塔之光》,平平淡淡的真,人与人之间“人面不知何处去”但又在不同时空里实现非物质非精神的触碰,就好像有时候我们在某个触点能够与古人心相契合,或者与先人存在莫须有及臆想的意念感应。日子,总在追求形似,其实神似才是某种存在,未必需要拥有,即便拥有,也难以永恒,那么,缘来缘去如流水,无论紧握还是放手,重要的是植入——“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相形之下,更喜欢张律执导的另一部《漫长的告白》。人生事,有的直接,更多草率,却有一些隔着窗户纸,真实而模糊,谁也不愿意捅破真相,因为一旦认真了,就成了不同世界,如同侏罗纪来到新生代。然而,人性宛如迷宫,若是没有这些弯弯绕绕的念头,一切原本简单。佛家说四大皆空,道家说道法自然,儒家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漫长的告白,必然会成为告别。想要没有遗憾,就是即刻出发,虽远必诛,哪怕被诛心——“你才是我不讨厌人间的理由”。
2021年1月,田老爷子导演的《鸟鸣嘤嘤》杀青,后来没有后来了,他曾对此表示“这让他再一次对电影失望。”人生七十古来稀,大音希声,未必求声音,想必72岁的老爷子不再更不必愤怒了。为此,我看了役所广司《完美的日子》,看看没有愤怒、焦虑、欲望之后的舒缓,把日子当作平静的河,把自己当作随波的叶——“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人,人人,人人人,来到人间的每个人皆是幸运儿。正常情况下,每次大约4000万~1.2亿个精子,只有一个幸运星能够与一个卵子“合体”,其它皆是陪跑者。然而,降落到哪里,又是一次彩票摸奖。来自于父母的基因传承、阶层世袭,决定了每个人的健康、智商、情商、潜能与发展,虽然后天的教育以及自身努力包括时机、运气能够改变个体的命运,但绝大多数个体的结局,越是在平顺的时代,越是在出生的那一刻被决定。
出生之后,每个人被约定了各种限制条件。想要跨越阶层,或者实现某种质的飞跃,只能改变限制条件,而这方面的能力又需要逻辑思维去重新理解与架构眼前的世界,如同科学家理解天体运行的规则。在这个被制度、信仰、世俗、规则设定且又让我们误以为约定俗成的世界,人群犹如分子结构,只有少数人能够实现穿越阶层。
改变限制条件的另外前提是提前了解以及正确理解并把握来自金字塔顶端的信息。但就像魔术表演,多数人只看到结果不理解过程,是因为眼睛捕捉与大脑合成画面的速度落后于魔术师的双手。信息也是如此,大多数是为了我们看到而存在,既导致思维受困,还沉浸在所谓奶头乐的快感陷阱。常态下,凡乌合之众的选择,必是盲从,至于水能覆舟的力量,也是因为被改变了限制条件。
辛柏青以及田壮壮饰演的父与子,困在了《白塔之光》的光阴里。《漫长的告白》里倪妮饰演的人物阿川,却在异国小城柳川活得恣意。人生如何走出时间里来自自己与别人交织的镜像,答案在《完美的日子》。或许,我们很难改变先天赋予的各类限制条件,是活成公园里修剪整齐的灌木与草坪,还是活成野山坡上自由生长的野草野花,取决于人生每一次成长与成熟时的选择,感恩每一次的欢愉与抚慰,感谢每一次的伤痛,以及辜负或者背叛。
既然难以改变限制条件,建议参照咏梅主演的《出走的决心》,为自己活一次。类似的,2013年有部本·斯蒂勒主演的《白日梦想家》,西恩·潘饰演的摄影师拍摄雪豹时的台词令人深思“美好的事物从来不会寻求关注……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不想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
电影《天气预报员》里,饰演父亲的迈克尔·凯恩劝慰儿子“在这种狗屎人生里,必须扔掉一些东西”。欲望太多,牵扯太多,关注太多,是人性的通病,虽则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从内心到身体彻底被岁月征服并终于接受肉体凡胎的现状之后,人生反而容易聚焦,但如果人生能更早明白与接受一些基本常识,可能人生的愉悦感会大幅增加与延长。这并非说教与匍匐,而是“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