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已是陌生人

(2024-04-18 08:45:46)
分类: 烟花易冷
再见已是陌生人

周末,闲着也是闲着,看了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节奏慢条斯理,无厚入有间,内容花落无痕,却掷地有声。片子里的文物修复师,王津、屈峰、亓昊楠、杨泽华,陈杨……他(她)们不是匠人,而是大师,甘于寂寞,心为物所役只为还原历史。
让我想起丛生朴树,树冠很赞。朴树,在春天时,等到四月才慢腾腾长出嫩叶,秋天时也是磨蹭到很晚变成明亮的嫩黄,阳光下一树的风姿绰约,艳四方,等到冬意袭来前,叶子变成淡褐色拥抱土壤。但人们往往只喜欢或记得春天的樱花桃花,秋天的银杏枫树。

近期,右手时不时酸胀。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大多有肩颈腰肌劳损引起的病症,兼之来自年龄的退行性改变,使得身边的人,和《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修复师差不多,皆存在或多或少的“驼背、高低肩、富贵包、脊柱侧弯、骨盆前倾……”等问题,且越来越年轻化。据我观察,即使是公园里长期跑步的那批人,也没有几位体型与步态正常。
大家都有病。锻炼,更是门学问。很多人,说跑就跑,说游泳就游泳,实际上无论跑步游泳登山或者其他球类、健身运动,都需要结合姿态、气息、频率……盲目锻炼,欲速则不达。工作上的职业病,伏案是因,不是果。世上的事,完全相通,如同春芽秋果,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不时不食,顺时而食”,非要在大棚里种植出反季节蔬果,过了嘴瘾,害了健康。

我是单位里的活字典,但凡涉及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历史回顾与回忆,自己总能想起细节。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但有时候,回顾只是为了证明往日决断的是非对错,隔着岁月,我们很难公正与客观去评价当时的决断与举措。吊诡的是,过去发生的许多事故,事后看来是一个故事,且大多被掩盖了真相、正义以及公平。
不幸的是,当下的我以及我们,依然活在单位的故事里,其脉络架构、走向以及所谓的真相、正义以及公平,仍然是少数人的翻云覆雨。甚至,我见到的只是往事翻版,这不禁让我想起某次做和事佬反被同事回呛的话:“你的云淡风轻,仅仅是因为你在局外。”

因此啊,人与人的沟通,尤其是相互理解、信任与包容,是天底下最难的事,难于上青天。世上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商业逻辑、种草投放,皆是基于人性之上的斗争与驾驭。故而,大师们一生都在研究物而远离人群,谋事者好事者以及凡夫俗子一生都在琢磨人,但耗尽一生,未必能琢磨透一辈子围绕身边的那几个人。
“三岁看老”,固然有道理,然而人这一生,即使处于相同的环境,也会随着年龄、阅历以及参照而不断变化。无论情感怎么变,人性的另一端永远是利益,当我们看不清人性时,何妨用利益取舍作为照妖镜。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值得的;舍了金钱却看清人心的,更是值当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屈峰说:“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

再见已是陌生人

再见已是陌生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