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从前
(2023-07-26 08:24:23)| 分类: 烟花易冷 |
依旧是从前
许久不读不看新闻,但朋友圈会传阅火的题材。比如近日大热的刀郎新歌《罗刹海市》,我听不懂,说明文化不够,据说歌词内涵了几位歌界大佬,实属君子报仇。当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之火爆,再往前能媲美的只能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后来者是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门票秒空,门票最高被炒到200万元一张。长安城,上一次如此万人空巷,大概要追溯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杨贵妃出巡。
电视新闻,花团锦绣,像是摆盘,好看却没营养。手机新闻,恰似乱炖,有口感但不利于健康。两种新闻读多了,日久天长,不是夜郎自大,就是积累负面情绪。其实读不读,皆与日常生活无关,太阳照样升起。少看的同时,更要少吃。都说中国饮食博大精深,从健康的角度,过于丰富与讲究的烹饪技巧以及各种调料的广泛应用并不可取。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句家喻户晓的台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制作的天然食材,也是高端的。推而广之,是否幸福在于人的自知与体验,而非来自新闻的定义与宣教。
“只要细嚼慢咽,让食物得到唾液充分浸润,就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改善健康!一旦采用这个简单的消化机制,自然就会减少食物量,永远不用再担心吃得太多。”“让自己专注品味每次的咀嚼与吞咽。狼吞虎咽或紧张进食,会让我们在不经意中吞下过多食物。最好能够仔细品尝食物的每一部份,好好享用每一口,专注在品质之上。”“清淡少量的晚餐或干脆不吃晚餐,才能带来平静深沉的睡眠。”“蔬菜要打汁,水果要生吃。蔬菜汁进入人体后能迅速吸收,而完整的水果可以提供膳食纤维。这些都有助于减少胃肠负担,提高身体机能。”
读了杨定一博士的作品,很受益。虽然某北京朋友隔空批评他的作品东拉西扯,是文字的“吸星大法”。有用,就是硬道理,杨博士的很多观点,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达。很多事情,微观呈现需要宏观表达,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周末,经过某县城的银杏大道,漂亮极了。仔细观察,几百株银杏大树中,已经有几十株开始叶片略微泛黄,虽则“大暑”刚过去数天,但一些敏感的树,已领略到“立秋”逼近——“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许多事情,也是如此,人体是个生态系统,宇宙如是。
“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学得越多,越自觉浅薄。见多识广了,反而更沉默寡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哪怕是“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若只是诗写得好,恃才傲物,即便大度如盛唐,同样不堪重用。据说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的灵感来自聊斋,细思极恐。只有不能说人话了,才会说鬼话,就像繁荣昌盛如盛唐,依旧容不下李白的骄傲,说明当时的阶层已板结了。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说的是李白与高适,实则还是一部聊斋。
周末,有台风。酷暑已很多日,本地人盼台风,从未如此雀跃。烈日,树荫下,一条大白狗咧嘴笑。
前一篇:距离雅安2125公里
后一篇:却道故人心易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