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星垂旷野
(2022-06-08 14:08:02)分类: 烟花易冷 |
走到星垂旷野
前日,同事请假,87岁的老人去世了。嘱办公室发慰问金送了花圈。是半年来第四还是第五例了,这还属于干部级的请丧假,普通员工的状况,我缺乏了解。一叶落,天下秋,进入老龄社会的速度太快了,没有心理准备。
高亚麟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年轻时,嘲笑死亡,也不想王权富贵,更不怕戒律清规,做人何必怕死。活着活着,终于懂得,年轻是种勇敢但也是错。与死亡同行,才能学会珍惜光明,“一切的幸福,是和死亡比对而来。”
同级别的同事,最年轻的长辈也过七旬了。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年龄段划分,中年人是66岁至79岁;老年人是80岁至99岁。这是为政治服务的标准,世界各国正为养老金亏空而犯愁,纷纷立法延迟退休。往后十多年,将眼睁睁看着长辈们由点及面倒在死亡面前,暗黑无际逐渐逼近。
沧海桑田。往事越了千年,怎么也想不到父母成了街坊羡慕的老两口。买了隔壁叔叔家房子的四川移民称赞说,“这么多年没见你父母吵架。”我笑笑说,“这么多年?你还是太年轻了。”活久见,什么都不稀奇,活久见,冤家路窄能熬成白头偕老。在发展中解决主要矛盾,何止是社会与经济问题,婚姻也是。
从小,见过父母很多次吵架,甚至火星撞地球似的老死不相往来,一个住前屋,一个住后院,以至于外婆抱怨时,我就鼓励、支持、赞成他们离婚,遗憾的是我听到的结果都是“为了孩子”。至于他们后来为什么不吵了,就像任何看上去水火不容的食材,炒溜炸烹爆塌焖烧烩涮蒸酿氽炖烤熏煸腌……时间久了,水乳交融。煎熬,只是门炒菜的艺术。
至于是追求个体的自由,还是煎熬成相濡以沫的捆绑幸福,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抉择,无关对错。但若是为了孩子,则孩子承受不起。若是为了优势互补,这样说也显得刻意。人生,有时候很难定义,捅破了窗户纸,见到的未必是真相。
数了一下同级别同事的孩子,除了三个尚未读大学的孩子在本地学习,其他已成年的,五位定居上海,三位移民美国,两位移民澳洲,两位留学英国,一位留学日本,这意味着我们这批人的孩子,没有一位最终留下报效家乡——尽管这座城市无论经济实力、财政收入、人均GDP、金融竞争力等,皆能排进全国前十,还是全球第一大港,包括绿水青山的环境,璀璨千年的文化底蕴,但月亮依然是外面圆。
人往高处走,无可厚非。出去的人不少,进来的更多,三十年来,这座城从五百万人增加到接近一千万人。人间,处处是围城。明知道放孩子到更光明的地方去是一种幸福,但如果心中的牵挂即是眼前的缠绕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幸福?事实是,越有出息的孩子,可能离父母越远。然而,即使孩子愿意,试图抹消代沟又何尝不是某种徒劳。
只有为人父母了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容易。人艰不拆,活着的每一天,少吵架,少任性,少被利益与虚荣牵制,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活着要为下一代做好长城,让他们尽可能晚点见到暗黑无际,而不是仅仅“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原以为《孤勇者》成为儿歌,是则笑话。
昨天,竟然在街边听到几个看上去上幼儿园的小屁孩在唱“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差点让我笑出声。
传说,宇宙的尽头是义乌——那里什么都有。以梦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