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地为牢

(2021-06-16 08:28:35)
分类: 烟花易冷
画地为牢

6月10日。雨。无聊。选了部《酒精游戏》看,之前扫过几次片名,提不起兴趣,查了豆瓣评分不错,遂临时起意。果然,还可以,喜欢“拔叔”麦斯·米科尔森的表演,用意念控酒却用眼神觊觎,以及最后一段释放自我的饮后独舞。关于喝酒电影,喜欢《宿醉1》的欢笑,喜欢《杯酒人生》的苍凉,而《酒精计划》的孤独感,是中年人用沙子堆砌的生活真相,稍一用力,摧枯拉朽。
古来皆寂寞,饮者何留名。酒是心的显影液,二十岁喝酒,是作乐;三十岁喝酒,是寻欢;四十岁喝酒,是躲避;五十岁喝酒,是麻醉……而最好的,却是七老八十时,还能浅酌,还有老伴或老友陪着浅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是过于珍贵的奢望。因为人的运气,总是在人生的某一刻倾尽,而人的健康,又往往被提前透支。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的自控,大多会被时间轻易摧毁,纵然临睡前豪情万丈,醒来后依然变成一头缓慢受锤的牛,可能需要经历很多次失望与遍体鳞伤,才会明白莫强求的意义,而非借助于酒精找到欢愉。承认平凡,是一生的使命,太多的人,不是因为自卑与自负失败,而是没有接受平凡,准确说,即使懂得平凡,也没有彻悟肉身的脆弱是不堪一击,那些所谓的强大,无非是没有触到最痛点抑或阿克琉斯之踵。

和平岁月,我们以为的苦难,不是苦难,我们理解的孤单,不是孤单……这些日常的烦恼,皆来自于内心参照与比较之后的焦虑以及自我表达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生,是移动之锚造成的困惑,若是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就无所谓诸多困惑,但失去自由且寻死亦不得的绝境之觞,大概远甚于痛不欲生。
有时,换个角度想,当代人的种种自寻烦恼,可能是因为在自由的空间活得够久了。如果,逼着自己独处一室,没人聊,不用手机,不能入睡,没有信息导入,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一天——许多人,已离不开手机十分钟,作为现代文明的投喂工具,手机正在重塑灵魂。
酒精,能帮助人脱离暂时的苦海,手机,只会加剧人生的麻醉与孤独,可惜,两者皆已深入社会的骨髓。目前看,即使将来有替代品,譬如AR虚拟技术,也只会越来越将人生卷入思考的黑洞,一旦科技强大到如太阳般庇佑万物,结局必然是有朝一日坍塌成黑洞。宇宙的所有原理,本质相通,即便是爱一个人,爱到无法自拔,也会成为黑洞,既吞噬自己也消灭对方。

每个人每天的行程,上班,下班,吃饭,发呆……并没有过多受到约束,纪律源于自我的行进。最近,听到几位同事同学说想请年休假,还都想着往很远的边疆去。当没有什么是一顿大酒一餐烧烤解决不了的内心冲撞时,旅行的意义就会凸显,换个时空,像给生命换了装。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里,不必知道自己是谁,只要知道自己需要做谁”,然而,知道和执行又是两回事,活一天可能相对容易,活多一些,是否维持知道与执行,却很难了。“在天黑以后,往热闹的地方躲,跟着别人努力快活,可惜心里头,有定时的闹钟,提醒你有多寂寞。”这是《迷失东京》的台词,这部十八年前的电影,依然是当下社会的镜像——人们拼命寻找出口而不得。
被放弃的人生,是自我放逐,由于改变的成本变得过于高昂,许多人宁愿选择日复一日的复制,既不敢与上司吵架,也没心情回家谈论人生,即便欧洲杯又开始了,而喧嚣的只有年轻人。今年,已创了春节档、五一档票房历年新高的电影市场,端午档重新沦落为萧条,舆论归咎于缺少大片,却羞于提及本质——连观影都没有兴致,资本市场更是见了传媒行业犹如过街之鼠。

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门当户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