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惟有细雨尘埃入眼,才有星辰大海在心

(2021-04-25 10:46:20)
分类: 烟花易冷
惟有细雨尘埃入眼,才有星辰大海在心

宁波,“阪急”已来,人头攒动,成为打卡圣地。随着近期“摩天轮·万象城”开业,以及未来“K11”亮相,使十年来几十座新开的购物中心相形见绌,城市雄心,呼之欲出。当每座城市的关注点落在新机场、地铁数量、超级购物中心、摩天大楼的天际线以及园林式的街道、湿地型的公园时,城市变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无法亲近也就失去了本质的存在意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的高大簇新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才是城市的生命维系。失去了“街道眼”的关怀,遗落了烟火气的温暖,没有三六九等的融合以及各自相安,尤其是包容,高档就只是高档,没有底层的繁荣,哪来高端的精彩。人气,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引导:上善若水,人心归处,自成文脉。
许久以来,我们早已遗忘了爱情、亲情以及生活、工作的本初情怀,以为赚钱、住新房、开好车、上学区房、挤往向上的阶层才是活着的全部意义。城市也是,遗忘了街道、邻里、院落才是心灵的栖居地,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纵然消灭了贫困,亦成为高高在上的睨睥。繁星落地的城市,造就了人间的群体孤独。

年少时,我讨厌老家。眼看着唐代石堰、宋代古桥、明代石板街先后拆除,建成了水泥桥、水泥路和多层钢混建筑,长在画里的古朴古镇开始变成小孩眼里的现代化。我喜欢新,讨厌旧,连江南雨季的苔藓和湿漉漉都像蛞蝓一样令人厌烦,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每天活在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中,还全部是大嗓门。总想逃离故乡,越远越好。
而今,翻阅百年前的老照片,才懂得被拆掉的故乡竟然那么美,如果保留至今,文脉和漂亮绝对超过乌镇西塘南浔周庄,令人遗憾。但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当年即使很难看的水泥桥和多层钢混建筑,竟然也晕染了年代感,在山水背景的衬托下,生长出不同的美——大自然休养生息之后的融合力量,令人赞叹。
理想之城,是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有机更新,一切的宗旨必须是以人为本,如此,文脉才能得到延续和拓展。奈何,城头王旗的变化,总是附带产生惊人的摧毁力,喜新厌旧,不仅仅是人性弊端,也是许多产业投资、技术变革包括城市建设呈现出的面貌,缺乏从“自然、历史、人文、习俗”的角度辩证思维,可能是过于相信人定胜天的缘故。

从人类的进化来看,“当我们有了新的经历,学习了新的东西,或者适应了新的事物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形成新的神经通路,我们就有能力改变大脑的结构和组织,这种能力强大到令人难以置信。”
大脑,具有可塑性。城市,也具备可塑性。其他如生活抑或是感情本身,人类崇尚并追求可塑的力量。故而,少年总被变革吸引,而人生成熟到特定阶段时,就会向往并安耽于平凡甚至是一成不变的生活。毕竟,激情沉淀之后的欢愉,被催醒的反而是更大的孤独。
昨天,参加某合作伙伴的孙儿百日晚宴,举目皆是重要职务的人。邻座比我年长七岁的老兄,喝了五两茅台后对我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算活明白了,你可能还没有。”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感觉饭桌上的人比以前实诚多了,不再虚头八脑,反映到现实中,最大的现象就是做事的人少了,大家开始追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人们越来越焦虑,似乎找不到某个精神出口,如果太多人热衷于八卦和觥筹交错,类似于四十年前的古镇生活,显而易见,我们依旧没有领会到生活的精髓:既惹尘埃,更恋红尘。

惟有细雨尘埃入眼,才有星辰大海在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