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2021-03-12 09:14:45)分类: 烟花易冷 |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三月桃花开。云蒸霞蔚。
在溪口附近拥有一座乡间小墅的朋友说,“周末,来我家喝去年的桃子酒啊”。去往他家的路,走高速经过千亩桃林,桃花落尽处,有片古树林,旧屋门前有小溪,今年也枯了。朋友的院落占地半亩,云开青山外,是喝酒的好去处。
以前,喝过杨梅酒。近年,流行更多的自酿果酒,兑的是土法酿制的番薯烧、高梁烧,也有土豪泡茅台喝。自酿的品种,有桃子酒,杏子酒,枇杷酒、桑葚酒、猕猴桃酒,还有山黄精酒,《抱朴子内篇》、《本草纲目》等医药经典,记载黄精功效不凡。各种果酒,封存后,隔年喝,口味各有千秋,保留了白酒的口感且皆具各自的果香,口感不错,杏子酒最独特,回味悠长。
请喝陈年桃子酒的朋友,又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既为是否留学焦虑,又为鸡同鸭讲的沟通而苦恼。他埋怨自己的孩子是一根筋,自我与主观,死不认错。其他朋友劝他说,青春期的孩子,是成年人了,有人都在提议案允许18岁结婚了。这是题外话,老龄社会靠早结婚多生孩子,真是乱拍马屁的榆木脑袋想出来的馊主意。周星星同学的《武状元苏乞儿》有句台词,苏灿对皇帝说:“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的,而是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呢!”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是社会的过错,国之责任,城市的不作为。
我对朋友说,世间,有万千水果,没有一味相同。南橘北枳,水土异也。个别杂交成功的,如加州杏李,还兼具了杏的香味与李子的甜味,相互并存,谁也没有被替代,被公认为21世纪的水果骄子。而人呢?为什么一根筋的孩子这么多,为什么举目所见皆是乌合之众,听风就是雨,看似教育问题,根子却在土壤,就像两国交锋,越往深层次唇枪舌剑,最后是哲学的取向。从管理学上讲,单一水果,更有利于控制产量、品质和价值最大化,而失去的,是万千水果的芬芳与尝鲜。
朋友开工厂,他说他确实需要服从指令且有工作效率的工人,不需要头脑活络、各抒己见、自由散漫的工人。我说,你开工厂,能够成功,说明你在思维上属于触类旁通的人,比大多数人成功的奥秘就是脑子没有被禁锢,懂得开创。那你孩子的问题,和你的管理哲学一脉相承,社会不是帮你培育出了你所需要的工人吗?与其日后他被撞得头破血流,不如送出去,让他早点开窍,活成自己,而非活成工业模具,由此及彼,可能也不会鸡同鸭讲了,否则两种思维,必然火星撞地球。
事物的本质,并非所见即所得。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天性一根筋。同样一道题目,究竟是给方向、定义、判断、结论更好,所谓“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还是让孩子跑到图书馆翻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论证出属于自己的思维?但是,我们也不能既要思维活跃又要按照“为你好”的路子。“为你好”,可能是一句天下最大的自负词。
当然,土壤有土壤的特定问题,比如沙土地适合种西瓜。但一味埋怨土壤以及环境,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人生,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与其问天问地不如问自己,三人行有我师,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懂得越多越谦恭,钻研越深越有惑,一切的细节都能反映出大局,一切的格局皆是心境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思维,否则,做自己,享自己,永远是一句空话。
昨日看本地电视新闻,女记者冒充肚子疼在大街上测试路人是否充满爱心与善念。无论编导如何粉饰及提高节目的立意,我无法理解,究竟是怎样的工业脑袋才会想出这种在我看来属于侮辱善念以及容易引导犯罪的创意,令人恐惧的是这批人还是所谓的精英。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日常工作中我亦经常否决类似自私的创意,比如钓鱼执法。只有共赢的创意,才是一种平等与博爱。奈何,日常接触的,大多是只考虑自己角度的思维模式。
春天的美丽,在于花千树。人间,何尝不是。只有文明的多样性,思维的多样性,才能成就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