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给女儿“读”故事

(2010-07-30 12:54:47)
标签:

育儿

农民伯伯

古诗

牙膏

分类: 二周岁

    大家都说,龙生龙,凤生凤。为了对得住大家高度认可的“老话”,在扬扬未满周岁时,妈妈就从书店捧回一大堆的书,有看图识字的,有看图说话的,还有大块头的童话书……买得奶奶大叫:快别再买了,要来不及看喽!

    考虑到扬扬太小,怕理解不了书面语言,于是,妈妈尝试着用白话将图画或童话的内容解释给扬扬听,但扬扬每次都不理不睬,要么自个儿抓起图书一针乱翻,要么转身离去,扔下妈妈一个人在那儿自说自话,这真是叫“欲对牛弹琴,牛却转身而去”。

    几个轮回下来,扬扬只收获了一样知识:农民伯伯没穿鞋的脚!在那首“锄禾日当午……”的古诗旁,画着一个农民伯伯,手拿锄头,赤着脚站在一棵树下乘凉。每次翻到这一页,扬扬总是“嗷嗷”大叫,用手指指农民伯伯的光脚,然后再指指自个儿的脚,意思是:我可是穿鞋子的啊(或我也没穿鞋子啊)!

    面对扬扬的顽固不化,妈妈放弃了,决定不再给她讲故事,一来她对讲故事尚未感兴趣,二来觉得讲故事真的是累人,都找不到适合的白话来解释故事内容,得了,干脆就让她把书当成玩具一样玩吧。

    就这样,扬扬一晃而过就已是十多个月的大宝宝了。但至今还未好好地给她讲讲故事,妈妈真是惭愧啊。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看了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写到: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正确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让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了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

    这倒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建议!一是给了偷懒的妈妈一个正当理由;二是“读”故事说不定还真能勾起扬扬的兴趣呢。

    于是,妈妈开始尝试着给扬扬读图画书。比如,拿出一张画着苹果的图片,妈妈就指着上面的“苹果”二字,直接读给扬扬听。拿出一张附有古诗的图片时,妈妈也不管扬扬能否理解,就直接把古诗读给她听。有一首《咏鹅》,当读到“红掌拨清波”时,妈妈还会顺势用手掌在扬扬腿上煽几下。哈哈,有些不厚道啊。

    不过,还真别说,通过“”故事,扬扬还真对图画书感兴趣了。

    现在,扬扬每次翻图画书时,都会指着上面的文字,让妈妈读给她听,就好像真的能理解似的。而且,通过“读”,扬扬几乎认识了图画书上所有的人物和物品,她不仅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准确、利索地找出相应的图片,还会配以各种各样的动作,来解释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物品。真是高效率啊!

    这个时候,扬扬才十六个月,除了会叫“阿妈、阿妈”外,还不会说话

    比如说,妈妈让扬扬把“牙膏”找出来,扬扬就会马上利索地挑出一张画有牙膏的图片,递给妈妈,同时还会做个刷牙的动作,表示:这就是牙膏。妈妈接过图片后,将后附的歇后语读给扬扬听:……一头光溜一头毛……。

    让她把“电话机”拿给妈妈时,她会做个打电话的动作;

    让她把“手套”拿给妈妈时,她会用一只手抓着另外一只手的四根指头,然后作出“”的动作;

    让她把“冰箱”拿给妈妈时,她会用手指指厨房里的冰箱;

    让她把“米饭”或“花生”拿给妈妈时,她会用手指指自己的嘴巴;

    让她把“杯子”拿给妈妈时,她会捂着喉咙装出“喝水”的姿势,不过这个姿势更像是要“呕吐”;

    ……

    真的非常有趣!“读”不仅让扬扬认识了好多东西,还让她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也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http://s16/middle/61bff6f8g8c92077bf1ef&690(扬扬老喜欢穿着大人的鞋子搞怪,这不,

才从南美“空运”来的哈瓦那夹脚拖也未能幸免于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