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情友情候鸟爸妈老家爷爷奶奶异乡育儿 |
分类: 二周岁 |
看来,扬扬本非候鸟,却过着候鸟式的生活。只是,这跟天气无关,间隔的时间也比候鸟短。
可能这就是两个外地人在大城市组成家庭后的生活模式吧。
就说扬扬吧。
一方面,爸妈的老家都在外地,但工作却在远在天边的大城市。大城市残酷的生存压力,再加上毫无根基,爸妈必须比本地同龄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但生存的质量却依然比他们差一大截。
说实话,与其他同龄的外地人相比,爸妈的境况应该还算过得去。爸爸年纪轻轻就早已是处级干部,妈妈尽管在事业上一事无成,却好歹也是个铁饭碗,但生存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事业上的止步不前,每月高额的住房贷款,再加上无依无靠,压得爸妈直喘气,直叹自己终究不是这个城市的人。
现在有了扬扬,多了一笔生活开销不算,若干年后还将增添入园难、入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让外地人苦恼不堪的事儿。说是小孩上学按户口划分录取,但好的学校都在成熟的居民住宅区,那些本地人从上一辈开始就已经住那了,哪还轮得上外地人啊!换房?天价般的房价,岂是咱外地人吃得消的?去上不看户口的民办学校?几万元一年的赞助费,外加错综复杂的铁腕关系,已经让外地人望尘莫及了。
面对这些能预见的和不能预见的困难,爸妈只能工作、工作再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哪还敢辞了职回家带小孩啊。就这样,爷爷奶奶必须暂别自己的家乡,来到爸妈身边,帮着带扬扬了。
另一方面,爷爷奶奶生在老家、长在老家,但却要离开老家到陌生的城市生活。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辈子,家乡的人、家乡的事以及家乡传统的观念,都已经习惯了。到了大城市,路走不惯,东西吃不惯,人交不惯,事事都觉得不如家乡好。整天嘀嘀咕咕地,诉说着对大城市的不满以及对家乡的留恋。为了照顾老人的感受,爸妈只能让他们带着扬扬时不时地回老家住一阵子。
就这样,扬扬暂时过上了候鸟式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方式终将随着上学而告终。到时候,爸妈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去平衡老人的感受。
有个本地同事这样对妈妈说:不明白你们当初为什么要来***市?
妈妈说:很多事情都是在不自不觉中形成了,比如,我们都是没有理由地来这座城市读书,毕业了,也都是没有理由地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工作,然后就是结婚生子,什么都没有刻意的理由。
尽管在这座城市生存得如此艰辛,但我们丝毫没有感到这座城市本身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只是觉得自己要更好地去适应它。
扬扬,妈妈无法陪着你去过这样一种候鸟式的生活。但妈妈有些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