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女儿长大竟在瞬间

(2010-06-17 12:22:47)
标签:

育儿

亲情友情

外公

姆妈

鞋柜

分类: 二周岁

    这个端午节,扬扬在无锡外婆家度过。

    外婆家有个万平米的家具城,楼上专卖床和套房,楼下专卖除此以外的其他家具。

    头一天傍晚,扬扬一到家具城,如入无人之境,一改以往怕生的毛病,冲到一只鞋柜前,抓起其中一扇门的把手,拉开,松手,只听“啪”的一声关门声,接着拉开另一扇门,再松手,又是“啪”的一声关上,然后,不断重复之前的一系列动作,简直玩得忘乎所以,直到外公走上前,照着扬扬的动作玩起另一只鞋柜来,扬扬才收手。

    就在大伙以为扬扬这回该认个人、打个招呼时,扬扬却又转向紧挨着鞋柜的写字台,扯着抽屉上的钥匙,拔下来,插进去,然后再拔下来,再插进去(小姑娘居然还能对准了插进去,哈哈)。接着,又转移阵地,钻到另外一张写字台前,继续把玩起抽屉上的钥匙。几个轮回下来,大概有四、五张写字台上的钥匙受到扬扬的蹂躏。

    看这阵势,扬扬是不会主动停下来了。这回,妈妈不得不出场,抱起还未玩尽兴的扬扬,走到外公外婆面前,告诉扬扬,这是外公,这是外婆,跟他们笑笑,打个招呼。(扬扬还不会说话呢。)打完招呼后,妈妈把扬扬放下。结果,就一眨眼的功夫,扬扬重又钻到家具堆里了。

    这就是扬扬给外婆外公的见面礼。

    第二天,扬扬照例在家具城里玩。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席梦思上爬来爬去,扬扬见了,赶忙小屁屁一颠一颠地跑过去,用小手指指小男孩爬过的地方后,也扑了上去。妈妈见了,急忙把扬扬抱下来,告诉她:脏脏,脏脏。结果,扬扬不理会妈妈,继续做着小男孩的“跟屁虫”。没办法,小男孩的妈妈只得让小男孩停下来,从源头上止住了扬扬不着边际的贪玩。

    这边没得玩了,扬扬只能转移阵地,跑到沙发那头玩去了。正巧,沙发那头也有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玩。小女孩可没前面的小男孩幸运。扬扬见小女孩拍着茶几玩,冲上去,伸手要打小女孩,把周围的大人惊得一愣一愣。外婆笑着说:哎哟,还是我们的厉害啊。小女孩的妈妈连忙解释:我女儿在幼儿园里就老被人欺负。

    整整两天的尽兴游玩,妈妈突然感觉扬扬长大了,懂事了,扬扬的这些变化仿佛是在瞬间产生的,很意外,也很幸福。仔细回忆了一下,其中的四个变化,令妈妈特别兴奋。

    1、挫折之后表现得很勇敢。家具城里都是家具,磕磕碰碰自然免不了。扬扬前前后后总共跌了二十个跟头都不止。鼻子旁边刮伤了,下巴磕青了,脸颊摔红了……除了几次真摔得很疼,扬扬哭了几声之外,每一次跌倒,扬扬都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然后拍拍自己的衣服(这个动作令妈妈非常意外),继续投入到下一轮的玩耍中。尽管玩耍中的跌摔在大人眼中,根本就是可避免的错误,而非挫折,但是,对于一个月龄才15的婴儿来说,这恰恰是挫折的开始。跌倒之后的勇敢,是成为今后面对人生挫折的正确态度。

    2、对错误有了主动纠正意识。在家里,每一顿饭,都是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就是地板上满是扬扬扔下的饭和菜,大人们在战争中筋疲力尽,扬扬却是哈哈大笑。在外婆家的两天里,许是环境的陌生,扬扬的吃饭没有成为大问题,轻轻松松地就喂完了半碗饭。吃完后,扬扬蹲在地上,捡起落在地面的米饭,交给妈妈。哦,扬扬居然懂得米粒掉地上是不好的,要捡起来,这个举动真是令妈妈太激动了!看来扬扬是真的长大了。

    3、遇到难事叫妈妈帮忙。这真的是孩子成长的一大进步!在这之前,扬扬但凡遇到自己想做却无法做到的事情时,都是一哭了之,然后大人就开始猜测,扬扬是饿了?不舒服了?不称心了?还是其他?可现在不一样了,扬扬要是遇到自己干不了的事情,就赶忙扑向妈妈,嘴中发出不太清晰的“姆妈姆妈……”声。每当这时,妈妈觉得自己特幸福,特伟大,因为女儿终于懂得妈妈在身边的力量了,只是没想到,扬扬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的情形居然是这样的!

    4、能顺着大人意图单独完成一件简单事情。扬扬在家具城里东摸西摸的,刚洗过的小手,一眨眼的功夫,就又脏了,两天下来,洗了无数次的手。累是累了些,但妈妈发现,扬扬居然按着妈妈的指示,单独完成洗手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每次洗手,妈妈总是把扬扬领到洗手间,扬扬依着妈妈的指示,坐在小凳子上,用水把小手浸湿,涂肥皂,两手交叉着搓洗,用水把手上的肥皂沫洗去,最后,在妈妈递过来的毛巾上擦拭干净。哇,整个过程中,90%的细节都是扬扬自个完成的,妈妈只是偶尔地帮助了一下。且不说扬扬的好心情是成功的关键,但这至少说明扬扬已经懂得大人的意图,并能按着大人意图自主行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