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伴是朵奇葩·北京之二
| 分类: 我的旅伴是朵奇葩 |
·我们在北京拍了十个驻京办餐厅,有若干个是冲进去拍了就走的。程昌和我把城里的朋友都祸害完了,再也吃不起了。
·去海南办餐厅那天,正撞见有一大家子在里面办寿宴,奇葩大摇大摆走进去对服务员说是那家的家人,于是无比招摇地把照片给拍了。我心里暗想,还真亏得是程昌跟我来这一路,要是换个有点尊严的摄影师怕是当场就撂挑子不干了吧?
·在请我们吃饭的弟兄里面,也有不肯就范的。还真幸亏了他们,我们才终于吃上点属于北京地界的东西。每顿饭都给占满,每顿饭都必须不许吃北京伙食,可把我郁闷坏了。
·二十年前我在北京工作过一年,那会儿穷得跟活在郭德纲相声里似的,除了炒饼煎饼果子啥都吃不起,来一碗炸酱面要好好想一想,吃得上一份爆三样就算过年。人吧,总是对吃不起、不够吃的东西念念不忘,从此得了病,觉得北京啥都好吃——除了炒饼和煎饼果子。
·我和奇葩在驻京办餐厅徘徊的那几天,天天都在呼喊:好想吃一顿涮羊肉啊!!——好像喊多几遍喊得够惨老天爷就能听到似的。
·老天爷还真听到了!还真有兄弟蹦出来请我们吃涮羊肉!来者还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闫老爷,请客的所在还是满福楼!尤记得当年刚到北京第一次吃到传说中的涮羊肉,是在北京人艺隔壁的一家小馆子,几位兄长带着刚刚二十出头的我,他们一边吃一边传授锦囊给我,内容涉及如何在北京活下去的方方面面。我埋头猛吃完全没心思听,后来果然就在北京混不下去了。这能怪我吗?身为一个南方人,我一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羊肉啊!!
·满福楼的羊肉跟别处不同,不是把羊肉冻成一块冰疙瘩用机器片,而是用鲜羊肉软切,肉片比机器切的要厚些,烫的时间要稍长些,味道却更扎实,是我喜欢的那种。只可惜连天在北京暴饮暴食,那顿没吃多少就吃顶了,很是对不住自己。
·趁着拍摄间歇,程昌有他的北京伙伴要去探望,我则抽空去参观了一下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从《美国走着瞧》开始,我的基本小书都是在人文社出版的,却从来没有去出版社拜访过。人文社的老楼不知道是要拆啊还是要改建装修,正门已经封了,要从边上的书店进。
·走进楼里,五六十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随便架个机器就能拍个旧时光电影的地方啊,怎么就要拆要改建了呢?我虽然没念几年书,却是爱极了出版社里那般昔日重现的颜色、质料和气味,以及触目可及触手可及到处是书的凌乱。再有机会去那里的话,怕是一切都会不一样了吧?
·我对北京的记忆留在九十年代初,那会儿到处是四合院跟老式的单位楼。我在三元桥附近一个破烂院子里度过一个春节,那年烟花特别猛,说是以后就不让放了。现在的北京好像又能放烟花了,可我已经不怎么认识她了。
·比如说金宝街,对我就已经全新北京体验了,更别说水立方啊大裤衩啊什么的。路过天安门看到国家大剧院都让我疑惑了一下。金宝街是奢侈品一条街,奇葩可喜欢了。他巨喜欢车,一看就是买汽车杂志背新款新型号的货,对好车如数家珍,普通车反而不明就里。金宝街上全是他认识的车,把他兴奋坏了。我说你多看看吧,回大理可真看不着。


奇葩说开这车去村里买菜可拉风了……

至于这一辆,可以带着全村去买菜……
·另一顿被人请的饭是798里面的天下盐,是被大理老乡请的。说来起来,我们这些新大理人在异乡相遇,居然也有“老乡见老乡”的亲切。
·北京最重要的一次见面是奇葩安排的,见的人是一部尚在制作中的动画片《大鱼·海棠》的创作者@呼吸不能说-breath 。这部作品现在网上只有5-10分钟的片花可看,仅此就已经让我喜欢得不行了,真心希望能够早日在大银幕上看到全片。
·吃饭的地方在绿茶,生意爆好,五点不到冲进去才霸到了位置。那时候离约好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和程昌就先叫些点心吃。奇葩上来就点了四个菠萝油,我吓得赶紧拉住他,奇葩满脸诚恳地说“没关系的,都是一口一个的小东西”,结果……
·至于那顿饭的味道,我只能说……算了还是不说了。不过你大概也懂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