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战争碎片

分类: 一次前路未知的旅行 |
■虽然库尔德地区已经一片祥和,战争的遗痕还是到处能看到,都不必费劲找。在各处政府办公楼,围墙之外照例是一整排的防撞水泥墙。这种水泥墙几乎是战乱地区的象征,在喀布尔的中国大使馆门口也是这种厚实得坦克都未必拱得过去的大家伙。这里跟阿富汗不同的是,当地政府细心地把水泥墙粉饰了一遍,都画上了色彩明亮的画,显得就没那么森严了。

这是Erbil市政府。Erbil是阿拉伯名称,库尔德人称之为Hawler。

这是Erbil市政府。Erbil是阿拉伯名称,库尔德人称之为Hawler。
■有水泥墙的地方,武装守卫和武装巡逻也就十分正常。这些穿制服的人带着枪械到处走,对人是个十分明确的提示——别太大意了,这里仍然还是战区!除此之外,携枪便衣应该也不在少数,高档酒店、餐厅和博物馆之类的地方都有“禁止携带枪支”的提示。当然,搜身也就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是又回到了阿富汗。美国人来了就是这般下场。
■美军在库尔德地区不太见得到。据说有到这里来度假的美军官兵,以表示库尔德地区是多么的安全。实际上,库尔德地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戴小布什的地区,他到这里来竞选总统一准能获选。
■我唯一遇到美军的一次,是在从Erbil到Sulaymaniyah的路上。这条公路会绕进去阿拉伯伊拉克一段,离开库尔德地区(也就是说我已经离开了签证允许的活动范围),途径一个叫做Kirkuk的城市。在Kirkuk附近,各检查哨都是美军和伊拉克国民军联合值勤的,气氛很紧张——也就是说,那不是随随便便打量一眼的那种“检查”,而是先用枪指着头再说的那种“检查”。这也难怪,Kirkuk现在还是战事比较频繁的地区,还未进城就看到有浓烟,走近了就看到路边几百米处有一辆油罐车在燃烧。
■Sulymaniyah是库尔德地区第二大城市,城里有座红砖建筑原本是萨达姆政府的情报单位驻在地,曾经是关押和审讯库尔德反抗者的所在,现在改成了博物馆。现在这座建筑仍旧保持了当年被强攻下来时的原样,大楼里没有一扇玻璃,墙面上弹痕累累。我去参观了一下关押人犯的监房和刑讯室,觉得——也就那样吧,跟S-21没法比。我在类似这种地方只有两次是觉得寒毛倒竖毛骨悚然的,一个就是金边的S-21,另一个是慕尼黑边上的达濠集中营。
■另外,我还跑去Halabja看了一圈。两伊战争期间,1988年3月16日,萨达姆的军队向这里投放了毒气弹,半小时内夺命5000条,另有7000人受创。现在Halabjia的郊外有一个纪念馆,展示着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当年该事件最著名的一张照片,是一个爷爷辈的老人抱着孙子倒在自己家门口的模样。现在他们被塑成雕像,摆在通往纪念馆的路口。
■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战事痕迹,体现在库尔德人的日常穿着上。这里美式军服的普及率跟我们贫困山区救灾军装的密度差不多,在路上最常见的穿着就是库尔德大灯笼裤和头巾以及美式军服的搭配。跟我们的贫困地区一样,这样穿着的也是以老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