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风雨中 初相见

分类: 一次前路未知的旅行 |
海边一座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塑像,正雄赳赳气昂昂地看着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
塑像看到的是这般场景。这是横跨欧亚的博斯普鲁斯大桥。
■我是2月7日一大早到伊斯坦布尔的,已经在城里晃了6天。
■刚到的那个早上风雨大作。从汽车站出来换乘有轨电车到Cemberlitas,背上大包出站走进大雨中,前方第一个路口右转,顺着斜坡向下50米就是Cordial House Hostel。不知怎么的,我觉得这里很熟悉,1米都没有走错,1秒都没有耽搁,就已经站在了旅馆的柜台前。我之前只是大概看过一下位置而已。
■这家旅馆位置非常好,一晚只要5欧元。当然,这是床位的价钱。据说在伊斯坦布尔这个区域这是最便宜的价格。我住的204房有四张上下铺和一张简易床,一共能住9个人,刚到的那天里面住着2个吉尔吉斯斯坦人(这是我头回遇到这个国家的人)、2个匈牙利人和1个法国人;现在本人是204元老,占着位置最好的那张床,有个专用的床头茶几。
■之前我给自己定下的土耳其预算是每天200元人民币,约合40里拉。在前面的一段时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超支十分严重,超得我都有点破罐子破摔了。主要是土耳其的车票和门票这两项比较厉害,但凡只要一移动或者一参观,荷包立马爆掉(也要看跟哪里比了,土耳其车票价格跟中国差不多,门票还更便宜些,但是备不住这种开支连续地不间断地发生)。到伊斯坦布尔以后我终于可以缓过来一点了,阴雨天气对此有很大贡献。
■我没有雨伞雨衣之类的东西,下雨的话只能就近找个星巴克躲起来。有四天时间我一直窝在星巴克里,只在下雨的间歇出去转一圈,以便提醒自己我尚还在“旅行”中。这也是没办法,前面一口气下了三天的雨,到第四天雨停了,改下雪。
一般而言我是挺不喜欢连锁店的,星巴克可算得是个例外。这是Istiklal大街上的一家星巴克,高挑的大窗外是个漂亮花园。
■室内项目还是能进行的。清真寺这种地方在中国可能收费人家不要钱,大巴扎、香料市场之类更是连中国都不要钱人家就更不会。趁着雨雪的间歇,室外活动也可以搞一下,反正住的地方离哪儿都不太远。往下五分钟,到蓝色和红色清真寺;顺着电车轨道走,再十分钟到海边;走过Galata桥到对岸,1里拉的缆车或者10分钟步程到Istiklal步行街,那里有另外三家星巴克。往上走5分钟,到伊斯坦布尔大学门口,那里是大巴扎和Beyazit清真寺;上山去是另一个大清真寺Suleymaniye,翻过去又可以到海边,也不过20分钟的路;顺着一条街名无比之长的Sehzadebasi-Vezneciler大街走,10分钟能到罗马水渠。这基本上就是我在伊斯坦布尔这几天走来走去的地方。
■走来走去也没在干什么,正经的所谓“旅游项目”一个都没去,无非是在Galata大桥上看人钓鱼、在小巷里寻找地下经济的痕迹(比如卖走私烟的店家什么的)、琢磨一下各色小摊上卖的都是什么,期间还花2角5分钱称了下体重,发现自己只剩74公斤了,很高兴。
■在香料市场边找到一家卖咖啡的,走到近旁扑鼻香,很多人排队买,店里的伙计们排着队流水线作业,称重、包装、收钱,动作极熟练。有没有人觉得专业人士做事的样子都很好看?我欣赏他们做事的时间足够排个队,可惜我没有家伙伺候不了这些咖啡粉,只能看看而已。这家的价格是50克1里拉、1公斤20里拉,绝没有买得多就便宜一说——这点我也喜欢。
真可惜,照片传递不了芳香……
■吃饭问题现在主要靠超市解决,每餐一条大面包(6角5分),2个沙丁鱼罐头(2.55里拉)或者半条熏肠(1.45里拉),再加上酸黄瓜(一瓶1.5里拉能吃4餐)、番茄(半打1.5里拉)和黄油(1.85里拉一盒,至少吃4餐)。每天晚上旅馆的活动室里尽是我们这些自助食客在那里办自己的伙食。旅馆不办晚餐,员工的工作餐都是叫外卖的;他们的早餐太贵了,每人4欧元,我一次都没吃过。
■听人蛊惑在Galata桥头吃过一次烤鱼汉堡,4里拉,味道一般般。我真真奇怪死了——是不是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是知道怎么蒸鱼吃的?鬼佬们要么拿来炸要么拿来烤,弄得全世界的鱼吃来吃去都是一个味道,不知败了多少好东西。
■伊斯坦布尔还是挺漂亮的。有山有海的地方,想难看都困难——像西雅图那么没出息的算是难得。不过我到现在还没有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讨厌、不喜欢肯定是谈不上的,多喜欢多动心也肯定不是。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在这里生活了很久的人,对什么东西地方都觉得熟悉因此已经迟钝了。有时候走在路上不禁会想——天,我真是好喜欢巴塞罗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