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
(2009-11-08 17:18:16)分类: 一次前路未知的旅行 |
■加都遍地都是路边摊。我按照自己一贯的做法,第一是看本地人都在吃什么,再把所有油炸项目都删除,然后一个个试过去。本地街边档最受欢迎的小食有两种,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叫“砸吧弟”的东西。做法看着很简单,在一捧爆米中加上切碎的洋葱、辣椒、青豆和花生等,调上酱汁,倒在一个(不知道多少年没洗)的塑料桶里搅拌,即成。用一个纸包包起,给一片白卡纸(一般是香烟壳)做舀勺,5卢比一份。狠好吃!
这种小车也卖其它很多种豆子,用筒形量杯算钱。
注意左上角的小卡片,那是做勺子用的。嗯,我还没在这里拉过肚子。
■我第二喜欢的东西发音是“班底不理”,在一只看着像咱们油面筋一样的东西上掏个洞,灌进去洋葱末蒜蓉调和的一种酸味汤汁,一派印度风味,卖5卢比一只。后来在一家大卖场门口的食街上看到有豪华版的,往里灌的东西五花八门丰富多彩,6只一份,卖60卢比,也没觉得比街边的更好吃,倒是差点就吃饱了。正是在这家高级街边档,看到菜单上“班底不理”的名字写作“Bhel Puri”。
我问这哥们能不能拍照,他就摆了个踌躇满志的姿势。车上那个小碟里的两只是为我做的。
这是大卖场边的食街上做的,看着要豪华得多。我发现一个事实,在那种大企业的摊档上,只要我端起照相机做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我确实也是很感兴趣),他们就给我加料、再加料!
■“班底不理”还有一个变种,是把一只好大“油面筋”类的三角脆饼剁碎了泡进汤汁里去,拿只浅盆子装着吃,叫做“Simosachat”。摊主卖给我30卢比,接着就把每个路过问价的本地人都轰走。于是我就知道自己上当了。不过,价值2.7元人民币的当,我还是能保持心情愉快地上很多回的。
骗我的不是他,他老板在他身后,躺在那个高台上。我后来想起来,要是我吃完了赖在那里不走,可能他们接下去就做不成生意了。
■我光顾得最多的一家路边小店是杜巴广场东南角上的“妈妈茶店”——MAMA'S TEA SHOP。明码标价的奶茶8卢比一杯,油饼5卢比一只。我每天去一次,每次都喝上一杯,或者请小毒虫Jalan一起喝一杯。某天我一日三餐都有人请,一天里唯一的开销就是在这里花了8卢比。可是,喝了这么多天,我从来没见过“MAMA”,永远只看到他们家祖孙三代的男丁在煮茶。
这是他们家大爷。他告诉我这家店搬来这里已经15年。
■加都路边还有一个我喜欢的东西是家里自制的酸奶,用土陶碗装着卖,15卢比一个,吃完土陶碗可以带走。可惜这样的小店不多见,最好的一家是在巴德岗撞上的,在孔雀窗的那条小巷里。在巴德岗这样的酸奶还有个自己的名字,叫juju dhau。有个老外看我在吃,问我味道如何,我才吃第一口,照实答曰“还行还行”;等多吃了几口,味道越来越浓郁,急忙冲着人家的背影大喊“现在变得很好很好了!”
■我最近觉得自己有点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