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拐点昙花一现,高房价重踏征程(地产评论)
洪维
10月8日,记者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了解到,黄金周期间,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现房的网上签约量日均仅为160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五成之多,遭遇3年来最冷黄金周。但尽管如此,由于开发商的境况似乎比去年好很多,各地房价依然居高不下,大有以价补量的阵势。(京华时报2009年10月10日)
延续近两个月来的市场气氛,“十一”期间京沪深三地的秋季房展再次传达出“冷清”意味并不意外。一方面,遍地开花的“地王”带动主要城市房价一路走高,但与此同时,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却日渐浓重。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这种趋势值得警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运行基本面无法支撑房价再度飙升;更表现在需要防止楼市销量的再度大幅下滑,进一步抑制房地产的投资。事实上,加大房地产投资,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断泛起的新一轮房价泡沫,更重要的是还能保障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速度和质量。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深圳在“十一”期间的楼市成交量相比于今年“五一”均大幅下降。在上海,虽然本届房展会的签约均价和总金额均创新高,但仍有更多的购房者表示将继续持币观望。成交量走低似乎并没有让开发商感到不安,绝大多数的开发商都是咬定价格不松口。在这一轮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博弈中,开发商仍旧“强势”地掌握着主动权。市场正是如此。在北京,就目前10月份已确定开盘并公布价格的项目来看,整体开盘均价高达约17000元/平米,远高于9月已经开盘项目的16166元/平米的整体均价。10月预计开盘的项目大多位于五环外的区域,占总开盘项目的51%,而这些项目的整体均价也在接近12000元/平米的高位。
房价出现小拐点,火气大得去去火?在十一黄金周得到验证。作为传统楼市销售旺季,北京楼市今年的“金九”并没有一个火热的开头。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9月上半月商品房总成交量相比8月同期下降幅度高达14.99%,而商品房的成交均价则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微调,下降了1.37%。国海证券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42.9%,销售额同比增长69.9%,价格涨幅达到29.5%。然而区域市场数据已经开始出现分化,“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区域市场近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交萎缩。事实上,进入9月份以来,北京部分新房项目又开始出现了打折优惠的促销方式,而一直底气十足的二手房业主也开始接受买家的讨价还价。
太火的房市房价回调,形成房价小拐点,仅且是为发烧的房市治病的一剂泻火祛病的良药苦口,唯其良药苦口利于病,房市才会继续繁荣昌盛,并逐渐的为下一波高涨的房价积蓄力量,蓄势待发。为此,开发商不差钱之际,如没有政策变化,高房价还会扛到09年底,与购房者形成一场不大不小的博奕之战。至于鹿死谁手,自然是笑到年底之人了,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