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新一代互联网的冲击波(1)变化与变革

标签:
虚拟化自动化物联网it |
分类: 网络 |
文/王巍
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互联网在规模、连接对象、承载的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早已超越了传统互联网的范畴,成为向上延伸到云端、向下覆盖到物联的一个更加广泛的互联网。
互联网本身是非常复杂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产物,但是它从诞生至今,对所有的最终用户来讲都是透明的、极其简单的。我们习惯了在电脑上输入一个信息,网络就一定能够将它送到接收端。终端用户很少关心数以亿计的用户连接到庞大的互联网上,网络如何有效的将信息传递到对端。事实上网络本身也在持续的进行变革,IT主管们的关注点也跟随新一代互联网的变化而调整,图1显示了近四年来全球500强企业负责信息技术的主管的关注点有着显著变迁。
http://www.h3c.com.cn/res/201104/14/20110414_1175783_image001_711554_30008_0.jpg图1:Gartner调查报告
新一代互联网无论在技术、产品准备度和解决方案形成上都已经活生生的摆到我们面前。从过去的一代互联网,到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革新的大幕已经拉开。新一代互联网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从用户需求和技术变迁两条线来分析:
变化之一:由实到虚。互联网上的应用越来越丰富,这些应用都需要庞大的计算量,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都在Google和百度上进行信息搜索,数以亿计的客户在亚马逊、淘宝上购物,数以亿计的客户通过MSN、腾讯进行即时沟通,数以亿计的客户通过Facebook、Twitter形成新的社交网络。当用户群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具体应用都是数以亿计的时候,那么就需要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能够把数以亿计的信息输入进行有效计算并及时输出信息。这种计算方式从传统来讲就是集群计算。我们现在经常发现,我们服务的客户需要把几百台、数千台服务器集群为一个计算单元,服务特定的互联网应用。这种集群变得极其庞大,否则业务无法开展。我们突然发现在互联网的心脏,网络连接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单台服务器或者计算机,而是由几百台、数千台服务器互联协同起来的庞大集群计算单元。另一方面,集群的服务器本身,包括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有异构性,为了使异构的系统同构并提高单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一台服务器往往又进行了虚拟化,它能够变成多台虚拟服务器。多台虚拟服务器可以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灵活的进行复制、迁移。现在互联网的心脏——数据中心,要求网络要从支持物理设备的互联变成支持虚拟设备互联,这种虚拟设备既有比一台物理服务器计算能力小的(1:N),也有数百数千台物理或虚拟服务器集群起来的(N:1)。无论1:N还是N:1都标志着网络的核心能力开始由物理互联的能力向虚拟互联的能力进行转移。围绕着虚拟互联,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解决方案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具备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新的竞争力。
变化之二:由独立到联动、自动。新一代互联网的互联对象体现了虚拟化的特征,除虚拟化之外,虚拟化还带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无论是计算、网络还是存储都不能单独工作来实现更大的能力。一台虚拟服务器能够被创建需要一些前提,例如匹配相对应的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不同于一台物理服务器只要通过存储网络挂接到外部网络就能够工作,一台虚拟服务器必须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把计算所需要的存储、网络资源匹配后才能工作。这个虚拟服务器在进行复制和迁移时也需要一系列统一管理和协调的动作。如果做集群计算,新的集群计算在虚拟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可以称为云计算。这种云计算本身比单个虚拟服务器需要更复杂的网络和存储的联动就绪,从这个角度来讲,在互联网上一切行为的开展不再是以设备资源为核心进行管理和调度,而是开始以面向应用和服务的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这种转变,要求应用和服务所需的底层架构必须是智能联动的、面向应用的自动化配置。所以如果说新一代互联网的第一个特征是对象变成虚拟化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协作的方式发生变化,由以前相对独立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变成必须得跟IT的其他元素进行智能联动的自动化协作。
变化之三:由尽力传递到多业务高品质承载。这个变化是交付质量发生变化。举例来说,以前是写好信后信封上标志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邮递员据此送到目的地就行了。现在这张网上连接的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一封信。如果传递的是金融类信息,就要求绝对的安全可靠;如果是视频信息,就对实时性、高带宽有很高要求;如果网络是计算与存储的通道,对服务质量、时延、抖动都有严格要求。Everything over IP,所有接入终端都在对互联网传递压力。我们希望互联网有高品质的传递,原来的尽力传递的工作模式就要彻底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从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几个维度同时展开的。技术维度,要把尽力传递网络变成增强型网络。以FCoE为例,必须能够对有严格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做无损承载;网络本身也必须能够承载多业务。以视频为例,越来越多的视频业务迁移到互联网上,在可见的未来,电视、点播等视频业务都将在IP网络上承载,未来电视可能直接连接的就是网线。这么大容量的视频业务如何承载呢?必须要有对视频的广播和点播的专业化解决方案;物联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智能园区、智能楼宇中的消防、广播等各种各样的终端通过移动或固定方式接入网络。要为这些终端承载的业务提供相匹配的差异化的网络服务质量,就要求网络有所改变。这个变化将是对已承诺的多业务提供预期的品质。
使用一种品质勉力支撑多种业务需求的尽力传递时代必然会过去。这一新的变化将要求网络在技术上有更严格的服务质量保证的水平,从解决方案上网络会走向针对不同业务的多元化专业网络。
变化之四:由互联到物联就绪。以前无论接入什么终端,网络要完成的核心任务都是依照信息发布者的要求传递到目的地去。现在网络已经由传输的角色开始向一个应用与终端的中间平台的角色演变,这就是物联网的潜台词。物联网不是网络有能力把更多的终端接入进来这样简单,它的本质如何协调这些接入进来的终端工作,服务特定行业的特定应用。如何对终端进行有效管理是特定行业特定应用和终端之间最大的问题,异构的硬件如何在应用平台之前通过全新的网络平台把异构屏蔽。当智能园区、智能楼宇、智慧城市等应用如火如荼的提出,从网络接入终端的语音、会议电视、监控直到安防等终端管理,衍生出一个新的中间件平台,这才是物联网的灵魂:基于网络做应用与终端之间的网络中间件,从传输角色到终端管理和应用之间的中间件平台做一个演进,这是给物联网应用做网络就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互联网在过去几年从未这么快的发展过。由用户需求带来技术的大量变革。围绕各行各业数据中心的新需求,虚拟以太网端口聚合、超大规模二层网络、无损以太网、虚拟机与网络的智能联动等方面的革新技术及方案不断推出;而对于企业网络,随着接入对象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企业网作为终端和数据中心链接的桥梁,流量越来越大,网络结构也从以前逐级收敛的金字塔状网络逐渐向桶状网络发展,性能要提升到无阻塞网络。全网要实现虚拟化和自动化;对于运营商网络,随着带宽提速需求急迫的到来,视频城域/广域网、专线城域/广域网和云城域/广域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将构建新一代运营商数据网络。
以一个通用的网络形式去适用所有网络业务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本质上所有技术都在朝着终极目标发展,即从传统的互联网向新一代互联网做革命性的跃进。新的互联模式,将大量改造传统互联网的工作模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