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由系列(二):构建全IP的开放融合通信平台(上)

(2009-12-21 09:34:07)
标签:

sip

融合

开放

l4-l7层应用

it

分类: 网络

基于全IP构建开放融合通信体系架构,实现全业务融合,已成为业界共识。如何从基础的多设备集成实现对L4-L7层应用的融合支持,打造一体化的可增值、可扩展的多业务集成通信平台,企业统一通信应用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参考案例。

文/郭晓军、龙夫军

从接入集成到开放融合

    企业IP网络经历了从最初的接入互联,到强调访问控制和接入管理,再到提供高品质业务等几个阶段的发展。与之相对应,广域网设备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面向连接与带宽,到提供业务集成接入、业务与性能并重、实现业务平滑演进等等。

    多业务路由器是广域网设备发展近20年来的集大成者,第一次在一台设备上集成了企业网络的诸多关键要素,实现了语音、安全、交换、路由、无线等多种业务的一体化集成,丰富了接入的业务形式,拓展了功能定义,为IP网络走向多业务应用提供了物理基础。

    但是,下一步是什么?

    现在的企业网络,已经不局限于基本的数据传输,而是承载着很多基于IP的应用系统、通信系统,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多网合一已成为基本的应用场景。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多种应用和多种业务之间的统一控制、融合、优化、互动,是对网络基础设施构件的一个全新挑战。

    中间件、多平台通信等方面技术的发展,将驱动多业务路由器在业务集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架构开放的集成通信平台,从现在L3层面的多业务接入、多设备集成向L7层面应用嵌入、业务融合方向演进,路由器与网络逐步实现开放性架构,具备融合其他应用业务系统的能力,提供开放、可管理、可增值的应用融合能力。

数据网络和应用的融合

    网络与业务集成,首先体现在网络与通信的融合。IP语音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将电话呼叫应用在IP网络上,实现了数据和通信网络的融合,为集成其他基于IP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从企业对IP电话的实际部署和应用程度来看,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http://www.h3c.com.cn/res/200906/19/20090619_779937_image001_637514_30008_0.png

    通过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在IP网络平台上,实现了电话、传真、音视频会议、联络(呼叫)中心、即时通信、办公协作等众多应用服务的统一;同时,通过开放应用接口,实现和企业IT应用、办公系统、及生产系统的融合,形成一个全IP的融合通信平台,使得各种通信手段无缝地嵌入到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从而简化商业应用、减少业务延迟、提高工作效率。

    尽管不同企业在通信、应用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但用户希望通过这两个平台来改进员工的通信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愿望是一样的。因此,这两个领域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成为所有通信厂商和应用厂商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融合是全方位的,包括从终端到平台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人员信息的融合。在一个企业中,人是基本的沟通和联络单元,因此,人员信息对企业的各种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由不同的厂商提供,往往造成各系统之间的人员信息相互孤立,不能共享。因此要实现融合,首先要实现统一的企业通信录。各个系统都从这个通信录同步和获取相关人员信息,这样,企业管理员只用管理和维护唯一的通信录系统,既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又保证了整个信息的一致性。

    其次是通信终端的融合。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通信终端层出不穷,如:模拟电话、无绳电话、传真机、手机、IP电话、WiFi电话、软电话、IM客户端、及E-mail客户端等等。这些通信设备为日常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伴随而来的是,联系一个人往往需要尝试拨打不同的终端号码,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通信效率的下降。因此,对各种通信终端进行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三是通信手段的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多种沟通方式,包括电话、传真、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留言、即时消息、召开会议等,如此多的通信手段,也需要一个“平台”来对各种沟通方式进行融合,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都能够从“单一界面”获取到所需要的应用和信息,从而降低沟通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还有是通信系统和办公系统的融合。在一个企业中,由于网络系统和语音通信系统往往是由不同部门采购、不同厂家部署的,满足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通常情况下,这两套系统相互独立、相互分离,仅仅在IP网络层面能够互通,业务功能上是不能互通的。随着用户需求的推动,将促使IT和CT的逐步融合,将各种通信手段(如:电话、会议、短信等)集成和嵌入到不同的办公应用中,方便用户在实际的业务流程中,随时随地使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减少处理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SIP协议是融合的基础

    通信领域存在各种各样的标准,每种标准都有它的特点,也有其适合应用的场合。但随着各种标准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通信和应用的融合需求,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已经成为IP电话、融合通信、统一通信、NGN等通信领域的主流标准协议。之所以选择SIP而不是其他协议(如H.323、MGCP),因为除通信厂商之外,它也得到更多IT软件厂商(如:Microsoft、IBM、SUN等)的广泛支持。同时,从协议本身来看,SIP也有很多其他协议所没有的优点:

    1. 扩展性。由于SIP采用了会话建立和会话描述相分离,使得用户在现有网络框架中引入新的应用更容易。SIP可以为具体的应用程序扩展,如需要在现有的语音应用基础上提供视频、游戏等服务,只要在SIP终端引入新的视频和游戏会话描述协议就可以了,而不用修改或更新整个网络。

    2. 冗余设计。不像H.323,SIP不是在传输层实现冗余,它有重发和确认的内置机制,这使通信系统更为可靠。

    3. 传输独立。SIP并不绑定某个特殊的传输协议,它可以在任何传送封包数据的协议(例如IPv4、IPv6、ATM等)之上进行传输,这意味着基于SIP的应用可以配置在更广范围的网络中,不仅适用于基于IP的,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的传输协议。

    4. 轻量级协议。SIP是一个轻量级协议,每条消息的开销在几百字节以内,而且一条消息的格式很容易解析。这意味着解析或组成命令消息只占用很少的CPU资源,同时这些消息只带来很少的网络开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