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2010-11-28 18:15: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坛足迹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一、
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数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册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数学(下)册中第四单元的《观察物体》中的第二课时《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课的:谁会背诵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生争先恐后的抢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接着追问:“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学生还有些疑问呢,这节课到底是上数学课还是语文课呢。诗中所提到的“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那是因为诗人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尽相同。那么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真正体会一下这种感觉。学生能真正从诗中体会到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的关键所在,进而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又如在教学三年数学《吨的认识》一课时,新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自我介绍的话进行导入:教师的身体非常棒,身高有178米,体重60吨,每天早晨我6小时就起床了,然后出去晨练,先慢跑2000厘米,回家后还要喝500千克的牛奶。要求学生认真读一读,看看这段话中存在哪些语病。学生一听是“找病句”,以前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才会出现的,现在却出现在了数学的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便被吸引了过来。在找病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不急于解决,而是把话锋一转,学了今天的知识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并且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如果单位名称搞混淆了生活中会闹出许多的笑话的。有些规律性的知识在课后总结时还可以放手让学生以顺口溜或儿歌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记得更牢固。总之,新教材的编写注重了采用多种多样的情境(如图片、游戏、故事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的需求。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也就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找准切
入点,使语文知识很好的融合与渗透,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枯燥乏味。它不像语文课堂那样富有激情:有时山青水秀,让人心旷神怡;有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数学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一个个问题扣人心弦,一次次成功凝聚着汗水……如在研究《约数和倍数》一课时,我曾经多次听过此课,包括市级引路课、县级观摩课。但大多学生都是在师教学整除的意义后,在寻找一个整除的算式中“谁能被谁整除”和“谁能整除谁”的问题时出错,出现的错误都是将二者说颠倒了。在上这节时,我便针对此问题这样设计了教学的难点之处,其中整除的意义是这样叙述的:“整数a除以整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首先我让学生认真观察: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这句话像我们语文课中学的什么句式?突然不知是哪名同学说了句“把字句和被字句。”我说:“你太有才了!”我们看“a能被b整除。”这是一个“被”字句如何改为“把”字句呢?“b能把整除a”。就这样顺其自然的运用了语文中语法的知识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迎刃而解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仍然是这节课。在教学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将3、4、6、12运用整除或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造句,但要用上“不但……而且……或既……又……”如:6不但是3的倍数,而且还是12的约数。学生不仅用上了刚刚学到的数学知识,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练习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不但要分层次,还要创设有新意的练习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九死一生这个成语中“生”和“死”的机率各占百分之几?百战百胜这个成语中战胜的机会是百分之几?……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首诗,“一蓑一笠一叶舟,一枝竹竿一条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我让学生数一数这首诗中共用了多少个“一”字,这些“一”字占整首诗字数的百分之几?这些“一”字在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明确诗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三、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交流,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阅读交流。数学中阅读交流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今天的数学课堂中的阅读交流则是一个“盲点”。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应阅读什么,又该交流什么呢?
总而言之,做为一个处在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教师,不仅仅是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因素也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应善于去发现这种因素,合理利用这种因素,促进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