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天才大师来深圳授课2011年4月13号至18号

(2011-04-06 15:48:38)
标签: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入门

朱天才太极大师

养生

健身

杂谈

分类: 太极新闻

   http://www.tiancaitaiji.net/Uploadnews/201146104023419.jpg     

    各位拳友大家好!深圳天才太极院邀请太极拳大师(朱天才)来深授课 学习内容:老架一路提高班 拆招解招学习地点:科技园收费:每人一千元时间4月13号---18号,报名电话0755---26150468

  • 朱天才大师2011年3月17日来南昌,19日日去赣州讲学。在昌期间与众弟子相聚,话题多谈太极拳,零星记录如下,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 太极拳起源:众所周知杨吴武孙均源于陈,陈家沟在黄河中段,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河洛太极文化源自黄河,有几千年历史,由太极文化顺理成章而产生太极拳。华夏民族由黄河兴起,绵延至南北,中华姓氏80%以上可从黄河找到源头。武当山历史很短,明朝才兴起,古时为南蛮之地,后人借山扬名而已。

  • 目前太极拳可以分四种:太极操,挥动四肢而已。太极舞,注重外形美观,忽略内气运行。太极教,隔山打牛,凌空发掌属此类。太极拳,内外兼练,练内为主。

  • 掌握太极拳圆的内涵:圆的规律(公转),圆的变化(自转,上肢、躯体、下肢、所产生的罗旋劲、手的内外旋。公转是盘拳的规距、自转是久练生灵巧、只有内外三合、才会产生整劲),圆的玄妙(手麻肾热精满气足),圆的威力(发劲),圆的艺术(柔美)。

  • 棚劲:静止的棚劲,无极而太极,起式开腿即开始棚劲,像打足气的篮球,放在那不动。定式亦如此,劲断意不断,太极拳一启动,棚劲则贯穿行拳始终。

  • 如果练太极拳将人身体以胯分为上下段,为上盘和下盘;上盘要求松柔园和;下盘要求轻灵沉稳。盘架子练套路分上中下三盘,下中盘是套路运行的高度,指腰胯位置。一般适应中老年人练习,下盘强度大,适应年轻人,容易出功夫,上盘一般是老年人或身体弱的人练习

  •  .练好太极拳要懂三节一弓四梢理论:上,中,下人身体的三节;上节不明,无依无踪;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身体为弓。发为血梢,血为气之海,舌为肉梢,肉为气之囊,齿为骨梢,指为经梢。丹田运气,以形引气,以气催形,劲达四梢。

  •  太极拳是练出来的,悟性,聪明,天赋是学拳的有利条件,但不坚持练再有以上条件也难成就。太极拳也是教出来的,这就是明师出高徒。学谁的架子,便要像谁的,让人一眼便能看出向谁学的,由形似而神似

  •  太极拳精论;腰如车轴气如轮,身似弓架手似箭
  •  太极拳精论;身似弓弦手似箭,灵机一动鸟难飞,击尾首动精神贯,击首尾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 练太极拳怎样用‘腰裆’;在定势时塌腰园裆,在运动时活腰转裆,在发劲时拧腰扣裆。

  • 健康长寿慢中求,松和缠绕舒缓柔,导引吐纳丹田气,胸宽心爽乐悠悠、。 静思空一片,心若天地宽,悠闲走太极,其乐享天年。年轻学者讲技击,讲推手,五十岁以上,基本以养为主,每天慢练三到四遍,何愁身体不好。

  •  要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园,要想拳练好,圈一定练小。园的定律;脊椎为柱腰旋转,左右45度间,双手打开似弓架,拇指行与胸中间,手到面前尺余远,手到裆部空一拳。太极拳园的定律;

  •    天下太极出河洛,精论衍育太极拳,鸟瞰拳术策源地,黄河洛水交汇处

  • 时间:2003年12月27日下午                               地点:抚州市青少年宫
          内容:
                一、为什么叫太极拳
               拳谱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一切静谧无息寂然不动就是无极,古人在无极的空圈内画了一对旋转混合对称的黑白阴阳鱼。就成了阴阳太极图,无极而现有机,无一物而包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阴阳互济达到对立统一,就是太极。天、地、人为三才,人生活在天地、大自然的圈子里。太极拳有动静、、开合、虚实、刚柔......符合太极阴阳哲理,故称之为“太极拳”。
              二、古人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陈式太极拳,就要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规矩,一招一式的学好练好,学练时一定要守规矩,合规距。那么什么是陈氏太极拳的规矩呢?
            1.头要正:两眼平视,一招一式均要求做到头正、眼平、不能低头、仰头、歪头等,头正精神才可以领起。
            2.腕要活:拳谱说:梢节在手,梢节活则气血可贯到手指。但腕与手掌的旋转不可超过45°,超过则不僵滞。
            3.肘要沉:无论是开与合,顺逆缠等均要注意沉肘,肘不贴肋、肘不过肩。
            4.肩要松:拳谱说:根节在肩,肩不松则手臂转关运行不灵。
            5.胸要含:两肩微微下沉内扣,胸含则背自然拔,内气自然可以下沉至丹田。
            6.腰要转、胯要松、裆要圆:腰、胯、裆是分不开的,要紧密结合。以腰为主,腰为轴心,腰转时胯裆随之而动。腰、胯、裆的结合有三种形态:(1)运势时,转腰活胯或旋腰转胯,腰随动作旋转,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转等。左右旋转不超过45度。(2)定势时:塌腰圆裆,下沉、劲断意不断。以懒扎衣为例:右脚掌微外撇45°,小脚垂直于地面。大脚与小脚不可成90°,左脚掌朝前,脚腕微扣,用膝后委中穴撑起膝盖,左脚体现出蹬劲,脚趾要抓地。(3)发劲时:拧腰扣裆,这只是发力时的一瞬间,马上返回到塌腰、圆裆、松胯状态,为转下式做准备。
           7.膝莫软:膝后委中穴是关键,但也不能撑,要有蹬劲,而不要撑劲,脚要沉,脚趾抓地。
           8.练习陈式太极拳要讲究艺术,老辈说:要想拳练好,先把圈练小,如何划圈要有标准,划两条垂直的十字线,把圈分成四等份,每个角90°,共360°。设定人站在圈心,练势时要掌握好度数,开臂以65°~75°之间为宜,最多不超过80°,超过就太开了,以鼻为中心,双臂各护一边,不能越界,上护头、下护裆。以弓手为例,上行的手与鼻间距以一小臂为宜,下面的手与裆间距以一拳为宜,运行起来形成斜立圆。腰身的转动以45°为宜,左右旋转的范围在90°之间。这样练一定会很圆顺,会很艺术。一个圆既无起点也没有终点,但又随出可以作为起点和终点,圆中有直、直中求圆,这就是圆的变化。功到千遍自然圆。
          三.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功益与感觉
          (一)太极拳的功益
          1.太极拳动静结合,内练一口气,是气功的最高境界,练拳时注意口不能张口,以鼻呼吸,口始终微闭,舌抵上腭,这样就不会口干舌燥,有利于唾液的产生和保留,《黄庭经》上说:“唾液是圣水”。练习时将唾液咽到胃腔中,可消毒养颜、滋润内脏、发劲时可微张吐气,完成后立即闭上。
          2.练拳时运用陈式太极拳缠旋劲的特点,把丹田之气练的饱满鼓荡,可起到按摩内脏的作用,可消除体内脂肪。
          3.练拳时要虚实分明,下稳上活,腰胯松沉,内气降至丹田。直通涌泉穴。夏练三伏,大汉淋漓,心不跳、气不喘,此汗滋养皮膏,延缓衰老;冬练三九,虽不会大汗淋漓,但会感到体内热气外涌,可增加骨骼的韧性和强度,避免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老辈说:下炼气入皮,冬练气入骨。
          (二)练陈氏太极拳要找感觉
          1.练拳时感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练拳要柔和圆顺,久之会感觉到手指发麻,肌皮发胀,说明气已运到手指,当感觉到头顶百会穴发玄,膀胱发热,腰间两肾发烧,涌泉发重,说明气贯通全身。
          2.要注意练意、练气、练神,一动全动,一静全静,拳练万遍,其理自现。
          3.练时无人当有人,用时有人当无人,动作要到位,体现出五门八劲及攻防含义,任何动作都应做完到位后再转换下一式,呼吸亦同,沉气则要沉到底,不能沉到一半就转换下一势。
          四.陈氏太极拳的辨析和特点
          目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传统陈式太极拳有五种:老架一路72式,老架二路36式,均是前辈根据古星相图谱而编的拳式,没有特定的意义。72式取72地煞星,36式取36天罡星。新架一路83式,新架2路,小架。
          1.老家一路72式是功夫架,以柔和圆顺为主,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慢练划圈。
          2.新架一路是在老架一路基础上,为了更突出陈氏太极拳的特点而将原隐于内的东西凸显于外,归纳为四种风格特点。
          (1)手活于腕,转关在肩。要有意识的活动手腕,起到擒拿和反擒拿的作用;(2)圆中有直,直中求圆;(3)蓄发相变,快慢相间;(4)闪战腾挪,灵活多变。
          3.老架二路和新架二路均以发劲为主,很容易辨认。
          4.所谓小架,即现在流传的赵堡太极拳,归宗为陈式太极拳赵堡架,其主要特点是柔顺,没有发劲,连金刚捣碓,掩手耾拳都改为柔动作。
          五.陈氏太极拳的呼吸
         练陈式太极拳要讲究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呼吸要细腻深长、均匀和缓。动作能做到松、柔、顺、呼吸又能紧密配合,练完拳后虽大汗淋漓,但心不跳、气不喘、神情而气爽。初学时以自然呼吸为主,套路熟练后要用逆腹式呼吸法,吸气收腹,横膈膜上升,呼气凸腹,横膈膜下降,气沉丹田达涌泉。
          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要掌握几个原则,即定势、发劲、下沉时必须呼气,发劲时快速呼气,其它练柔和动作时,开也可以呼,也可以吸,合也可以呼,也可以吸。关键是气要顺,千万不可憋气。

          附:三字经
          头要正,腕要活,肘要沉,肩要松,胸要含。
          腰要转,胯要随,裆要圆,膝要挺,足要蹬。
          跟要重,趾抓地。
          运势时:腰要转,裆要活(转腰活裆)
          定势时:腰要塌,裆要圆(塌腰圆裆)
          发力时:腰要拧,裆要扣(拧腰扣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