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宇宙星系里最与众不同的一颗星体KIC 8462852,在这几个月来一直是科学家们十分感兴趣的对象。
这颗星体距离我们1480光年远,是耶鲁大学在去年十月份发现了它不同寻常的光波之后找到的。
现在一份新的研究声称这颗星体的亮度一直在减弱。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1-155.jpg
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Ben Montet和卡耐基研究所的Joshua Simon4年来主要任务就是测量这颗开普勒曾经记录过的星体发出的光。
他们发现,在研究开始前几年,这颗星体的亮度在以每年下降0.34%的速度减弱。然而,紧接着这颗星体在恢复到以往的下降速度以前,在200天内,亮度又下降了2.5%。
天文学家们又观察了周围的500颗星体,并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Montet说:“比较让我震惊的一点就是它亮度下降的速度如此之快,而且没有一点线性规律。我们一直在努力说服自己那不是真的,可惜我们办不到。”
这颗星体的发现者之一Tabetha Boyajian表示:“这些结果又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宇宙谜题的一部分。”
戴森球是什么?
戴森球就是一种利用整个星体,吸取星体能源的方法。概念由理论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也可以形容为一堆卫星围着一颗星体。
戴森球有可能是一个完全覆盖住星体的壳,也有可能是一个环绕着星体,吸取能量的飞行器。
如果这样的结构真的存在的话,他们会将大量的红外线反射回地球。但是至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这样的结构。
有一些学说表明这种这种亮度减弱很有可能是由外星人巨型结构造成的。但是造成光波动的谜题可能马上就要解开了,因为那个众筹调查星体的项目已经筹得了他们的目标金额。
这项Kickstarter的众筹项目是于今年5月18日开始的,提案人是耶鲁大学研究员Tabetha Boyajian博士,同时她也是第一个发现信号的人。该项目已经筹得了68352英镑。
Kickstarter上的介绍说,该项目的目标是调查星系中最神秘的星体。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357B1B7800000578-0-image-a-13_1466419590296.jpg
上个月发表的一份论文声称,这些信号实际上是大小相当于30个哈雷彗星的行星的碎片挡住了光线。天文学家们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上使用了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和麦克斯韦望远镜来研究这颗星体。
开普勒任务在监视星体的四年内,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发现了两件不同寻常的事件,而且都是发生在星体以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方式变暗的时候。当一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行时,恒星的亮度通常会降低大约1%。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LSU)表示,KIC 8462852又名塔比星的亮度约降低了22%,这表明有一些巨型的物质正在它附近移动。
在某些情况下,流量下降到20%以下,而且每一次这种情况都会持续5-80天左右。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3-6.jpg
这些比较显著的波动中还包含着一些出现了100多天的散乱的,不自然的凹洞,这表明有一种巨大的,不太规则的物体绕过星体,挡住了一些星体发射出来的光。
第一个发现这个信号的Boyajian博士说:“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和这个星体类似的状况。这个现象真的很奇怪。我们一开始还以为是飞行器坏了,得出的数据不对,但是所有的设备都正常”。
科学家们自文件发表之后就一直在研究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凹洞。
Boyajian博士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众筹活动,而且我们的团队也不大,所以我们只希望人们能够有耐心等待我们的研究成果”。
该团队使用了Las Cumbres天文台全球望远镜网络(一种由科学家们操控的望远镜全球网络)。
Boyajian博士补充说:“我们正在使用Las Cumbres天文台全球望远镜网络监视那颗星体,并且用它来自定义数据管道,精简数据简化和分析”。
还有一种学说表示那些凹洞是由类似于1960年理论物理学家费里曼-戴森提出的“戴森球”的外星大型结构造成的。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4-6.jpg
在开普勒任务期间,观察到KIC 8462852的光射情况出现了形状不规则的凹洞 ,流量下降到20%以下。Boyajian和她的团队正在网站上众筹,准备探寻其中的奥秘。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5-5.jpg
左边的戴森环是最接近戴森结构的形状。制造一个戴森泡是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挑战,但是它的可行性要远比制造一个围绕着星体的泡要大得多。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6-5.jpg
天文学家们这几周来一直在寻找导致
这个学说表明一堆卫星或是太阳能电池板(也叫做戴森云)围绕着星体,可以利用该星体的能源,然而这个所谓的“云”既可以是一个封闭的壳,也可以是航天器。
但是也可能是其他结构,如人工栖息地和能长时间为其他星系的居民提供信号的星体大小的神秘物体。
一份使用了美国航天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数据的研究表明这些光波的变化很有可能是一群彗星造成的。
上个月发表的一份论文声称,这些信号实际上是大小相当于30个哈雷彗星的行星的碎片挡住了光线。天文学家们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上使用了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和麦克斯韦望远镜来研究这颗星体。
据报告说,他们是想要找到一些可能与碰撞有关的灰尘,但是没有找到。
他们的结果和巨大的行星碎片挡住了光线的说法相符合(虽然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大的行星会碎裂的原因)。
在这个月初,出现了一份有关这个研究的最新报告,这份报告是由发现KIC 8462852的范德堡大学发表的,报告显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戴森球。
排除外星结构
为了探索是否有这样外星生命建成的结构,外星智慧研究所(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的Seti用艾伦望远镜阵列观察了那颗星体两个多星期。
专家们在寻找两种无线电信号:一个是外星社会想要展示他们存在的窄带信号,也叫做“hailing signal”,另一种就是宽带信号。
这些信号都是Beamed Propulsion(电波发射)产生的。Seti 指出如果外星文明真在建设大型外星工程项目的话,他们的阵列能够捕捉到那些为航天器补充能源的微波束的。科学家们在分析数据的时候发现这两种信号都没有明显的存在证据。
他们认为这一点就排除了全向发射器(一种大天线,大约是现在陆地能源发射窄带信号的天线的100倍大,宽带信号所用电线的一千万倍大)存在的可能性。
所以戴森球是不可能存在的。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tmp-2.png
一些星体经过了它,造成了光凹洞,而开普勒任务捕捉到了这一幕。由于自然轨道的缘故,这些光凹洞表现出一种相对对称的模式。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8-3.jpg
他们赤道位置的半径要比两极位置的半径大。半径小一些的两极的表面重力要更大一些,也就是说那里要更热或是更亮,也更冷更黑。此图形显示了五个不同的轨迹(顶部)和它们各自的流量读数。
研究所的天文学家Seth Shostak说:“天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我们认作是外星人活动的现象其实都不是。虽然说这颗星体的奇怪现象很有可能是自然造成的,跟外星人没有关系,但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地对待”。
他们的观察还会继续下去,但是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在 KIC 8462852方向发现的无线电信号是故意发出的。
虽然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排除了外星文明和彗星的可能性,但他们接下来也会继续查找隐藏在 KIC 8462852背后的真相。
Boyajian博士和她的团队都希望能够解开这个谜题。她说:“我们会持续跟进事情的进展,也会尽快地收集到所有的信息,发表我们的研究报告 ”。
是外星人导致光波上出现凹洞么?
KIC 8462852坐落于距离我们1480光年外的宇宙中,自2009年起,它已经被开普勒望远镜监视了4年多了。
在一颗星体经过另一颗星体的时候会挡住一定的光线,然而开普勒望远镜可以捕捉到这些波动。而且这些光线是以一种十分对称的形式凹陷的。
然而,在开普勒望远镜监视星体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凹洞的形状大小都很不规则。
在某些时候,亮度甚至会下降到20%以下。这种情况每一大概会持续5至80天。
有些形状接近的球体的星体也没有如此一致地光照,旋转速度也没有这么快。
这就使得他们赤道位置的半径要比两极位置的半径大。
半径小一些的两极的表面重力要更大一些,也就是说那里要更热或是更亮,也更冷更黑。
Galasyn先生认为KIC 8462852 的凹洞和流量增加是因为它移动到了一些更亮或更黑的区域。
两处凹洞分别在开普勒任务的第1520和第1570天出现,两处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按照文件上的说法,虽然大小不同,但是两处曲线都很像是有星球挡住了光亮的一面造成的。
Galasyn先生表示这两处凹洞都是由两颗星体从KIC 8462852前经过而形成的。
如果第一颗星体足够大的话,它可以遮蔽住KIC 8462852大约20%的面积,小的那颗大概可以遮住8%的面积。第二处凹洞要小一些可能就是因为第二颗星体要更小一些,移动得更快一些,运行的轨道也更近一些。
本文来自:加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