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倒的阁楼

(2012-02-10 21:38: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传承
  看到报道,梁思成、林徽因在北京胡同的故居被拆倒了。找图片,一片断壁残桓,砖瓦零落。有个小姑娘走在上面,踩着土石,毫无目的的四处张望。我才回过神:还未有幸站在这间房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感受那个时代的优雅,就再也看不到它了。

  小时候,家附近的老街巷红墙白瓦,在砖缝窗棂中就能感受到知足与恬淡。现在要么拆迁,要么扩建,也只有少数几条被留下来做了旅游街。我总归是怀念的,想着不能再贴砖瓦行走,感受江南诗意的栖居方式。我的记忆被拆除了,换来的是这个城市的新生,总还是理解的。但偌大一个北京城,就缺了梁林两位先生故居这么大地方么?这个空间留给中国人的记忆被拆掉,又是盖起一幢楼能弥补的么?林先生在这里晚间写诗,一柱清香,一瓶插花,一袭白绸,独立园中。白日主持沙龙,妙语连珠,令得丈夫及文化圈响当当的人物也只能或是抽着烟斗点头,或是呆呆地看着光华闪现的她。除了民国时代典雅生活的模范,两位先生在此居住期间,更是踏遍华夏山河,完成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在战乱中不停为保护文物古迹奔波与数方之间。这些关于文化的记忆,又靠什么来弥补?

  人类历史上曾爆发无数次战争,一个民族占领另一个民族,早已司空见惯。但一个民族想要要改变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却几乎不可能。元清之间,蒙满一统天下,但文化不但没有被侵略,反而被汉族同化。文化应该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里根深蒂固的精神河流。你可以摧毁它,但永远征服不了它。一个民族的历史,往往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承载这些历史的物质、非物质,都是用来感怀曾经或辉煌或曲折或苦痛的凭依。本身这些该是不可磨灭的,如今却在轰隆声中轻易倒下。

  拆除的是故居,消失的是记忆,埋葬的是历史。

  我无心再去网上查阅“此物房产权归属”、“维修性拆除”、“事后修建纪念馆”等各种新闻的真伪。如果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士,还对这间宅子、类似这间宅子的遗迹有任何认识,也断不会发生各种所谓的“误会”。其实很简单,就是对文化和传统的不尊重,导致了如今的结果。结果之后的任何狡辩,又能再让这个空间复原么?修起的“纪念馆”,与假古董又何异?

  这个城市 埋葬了多少东西?

  城市的发展,一定要以牺牲历史为代价么?完全不是。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城市,都不是由单纯地高楼大厦构筑的。日本的京都、奈良,因保留了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而闻名于世,巴黎的老城区更是明确规定不许在其范围内营造新的工程,或者看看我们自己的西安,当古老的钟楼以现代交通转盘的形式出现,是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梁林两位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不论战火纷飞还是百废待兴之时,都不遗余力地奔走保护北京古城,为此倾尽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建国初,梁先生看到古城墙、牌楼的倒掉,咳尽肺中献血般地说,这是在扒他的皮、挖他的肉。如今,国家终于开始重视,大力保护古建筑,仿古建筑随处可见,可两位先生的故居却被强行拆除。

  莫大的讽刺,莫大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