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淮绝响

(2011-12-23 13:36:51)
标签:

杂谈

分类: 点滴•拾趣
  看《金陵十三钗》之前,一个工作是电影审核(就是在每部大陆上映电影前加小龙片花~)的朋友评价此片说:好,很好,比十年来所有抗日题材的电影都好(想其原因,大概因此君是《鬼子来了》控)。但我还是没想到,它会好得如此荡气回肠。

  战争中最极致的残酷,也许不是沙场对垒,也不是血肉模糊,而是奸淫残杀战败国的妇女儿童。这是战胜者肆无忌惮的集体狂欢,是战败国黑暗无底的心灵屈辱。所以从一开始,就无比压抑。尤其听着家乡话的旁白,头顶筋脉砰砰地跳动,仿佛小时玩耍上学的地方,眨眼间换成了断壁残垣,旁边就蹿出子弹硝烟,一行行的血淌尽街巷。

  整片的情调都很淡。淡淡的讲述,淡淡的牺牲,淡淡的幽默,淡淡的决定,淡淡的伤痛。无半分刻意的煽情。我想大多数看片的人,都能感到被尊重吧。这种几代人心口上的伤疤,就是这种仿佛刀锋慢慢划过,无力动弹,只能看着血一丝丝流,静静感觉痛楚缓缓遍布全身的无力伤痛。

  军人的选择很简单,战至最后一滴血,保护能保护的所有同胞。我们让战争来到了你们面前,心中有愧。绝不会再连累你们,只想尽最后一分守护之责。我们也许连名字都不会被历史记住,但血肉之躯能做到的一切,我们眼睛也不会咋一下,做到极致。

  陈乔治很勇敢——甚至,他是整部片子里最伟大、最勇敢、最让人敬佩的角色。他木讷,寡言,只会求人,无任何力量。但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在拯救。收留女学生,收留风尘女子,哀求约翰帮助救出学生们。直到他戴上假发,画上女妆,让自己作为那可怕的“13”去代替女学生赴宴,神色平静,无悲无喜。看到他戴假发的时候,先是笑了一下,然后心里像被什么抓紧了似的,眼泪夺眶而出。

  秦淮河女人们,惊艳凄美。尤其是墨玉(我仍在幻想如果是汤唯来演……),虽染上了墨色,但仍是美玉,只是蒙尘而已。但一朝尘尽光生,必将照破天地。商女不知亡国恨?那是朝代之更而已,真到民族之危,他们更情深,更义重。她们什么都不剩下,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剩下一颗心,听凭自己差遣。那个顶着漫天战火回到青楼的女子,只为取回修补琵琶的琴弦,只为再能为那个孩子弹一曲《秦淮景》。那素不相识的、同他弟弟一般年纪的,陌生男孩。然而她终究死了,甚至走出教堂时,她就做好了一切准备。活生生的一个人,前一秒还弹着单弦琵琶,涂着红唇丹蔻,还抱着快要死去的“弟弟”黯然流泪,只稍几个镜头的功夫,就那样……没了。她们何尝没有害怕过,但她们仍倾尽所有,挽救年幼同胞。

  我想,这一切的生与死,选择与救赎,其实都很简单,并不需要像美国神父一样思考“同是女人,就要牺牲妓女换来女学生的性命?”这是一个民族、甚至一个种族,面临灭顶危机时的天性。拯救每个能拯救的同胞,用一切哪怕自己的生命换来年幼族人的生存。这是,血脉本能对同胞的守护。

  所以,流着同样血的我们,才会看到这些画面时泣不成声。我们脑子中有股冲动:如果这时是我,大概也会如此抉择。我好怕生命从此消逝,但仍会做得义无反顾。所以,看到先辈们的战斗与决定,想到自己的生存,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场景换来时,泪就忍不住淌下。

  曼妙《秦淮景》,让人心里无比柔软。笑中有泪,泪中有恨,那些女子,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总有她们生存的足迹。她们求生,你阻挠不得,她们求死,你也奈何不得。也许在世人眼里,她们根本生如浮萍。但那一刻,秦淮女子们温润闪耀,酥软明媚。

  PS:某些人在特定情况下,就会从菊变刀,从人变兽。他们在国内也许是好丈夫、好弟兄般的普通人,到了异乡就变成恶魔。盲从、没有主见、视女人为玩物。他们就像一队队的工蜂和蚂蚁,但不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对于一些历史,我们无权选择遗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朝圣的灵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