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儿童学什么,让儿童学什么?

(2011-06-02 11:33:05)
标签:

儿童

教育

杂谈

  国内的小朋友,大朋友们,节日快乐!美国现在还是儿童节,祝福不算晚啊~

  一到儿童节,新闻媒体就为自由快乐儿童,重新成了神童,学神童必备技能之数理化,艺术外语体育,过起比大人还忙的日子。
擂鼓助威,言必称孩子需要幸福童年,需要玩耍想象力天真。只此一天,如口号般喊过。时钟两圈转完,儿童便不再是
  这视频里的15岁华裔孩子,也被美国媒体称为“神童”。姑且不考虑她的年龄,只看演讲内容。


  儿童是未知力量的拥有者,不是事事都依赖成人的呆滞的生命,或是一个需要去填充的容器。他们最强大的才能,在于无穷无尽,而且最关键:不受习惯、经验、恐惧而拘束的创造力。就像视频所说,儿童要设计一个玻璃制品,不会考虑吹制工艺、成型难度、工人抱怨、社会认同,只会把觉得最喜欢的贪吃蛇做成玻璃。他们没有成人社会“周密”的考量参数——这些参数是扼杀创造力、使之因循守旧的最大力量。他们往往直击本质:我要一个好看的艺术品。

  思维方式也同样。当一个大人对工作心生倦意,想换一份尝试却又举棋不定,思前想后的时候,问妻子,大概和他本人所想相近:在原公司是否真的做不下去、收入是否依旧稳定、晋升机会是否更大、风险几何。如果问孩子——虽然他才最应该关心爸爸的收入,这直接影响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他生活状况——但他多半只问你一句:你喜欢这工作吗?

  人类社会需要周密的、习惯的、经验的运行法则,以确保稳定的态势。也需要创新的、疯狂、无所顾忌的思想,以保证突破的活力。如果一个儿童都失去了创造力的社会,难道不可怕么?如果连最应该被保护幼稚、奇思妙想、冲动的儿童都被限制,我们对成人的期待就能更高吗?

  有篇文章,说扼杀儿童创造力的13种方法:

  1、事都先把结果告诉孩子,是非曲直都“被编好程序”,孩子失掉了体验和探索的机会。 
  2、不允许失败,以失败为耻,剥夺孩子失败的权利 
  3、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不允许任何一点纰漏 
  4、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克隆家长 
  5、处处设置清规戒律,害怕孩子越轨或犯错误 
  6、一言堂,甚至父母之间都不能有一点不同声音 
  7、凡事都要求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8、容不得孩子的固执  
  9、总以为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 
  10、总是用正确的逻辑和科学的事实去压制孩子的想象 
  11、把伦理置于科学之上 
  12、不允许孩子对老师说“NO” 
  13、总是用过去正确的经验来引导孩子、告诫孩子 

  我们曾经做了多少?

  经验这东西,有好有坏。每时都会改善的经验才叫经验,把曾经的经验不动的延续了若干年,美其名曰经验。那只不过是经历而已,甚至连历练都算不上。经验永远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拿不变的经验做指引,就难以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水间的乡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