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在上·神明在心
(2011-01-19 11:35:28)
标签:
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 |
分类: 文化•传承 |
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儒家、佛家说得出;基督则说不出。
基督坚信人性本恶,因此救赎的方式是信奉、虔诚,方能得到神的宽恕。若不虔诚,则是有罪——有罪的惩罚就是死亡。而对佛来说,并不在乎你信,与不信。无论如何,他都会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佛教也有对人性缺陷的描述:苦,与业。不过应对的方式是修行,圆满,而非基督的信靠主和上帝,赎去原罪,获得拯救。
很多基本教义的区别,决定了一个宗教对世界的影响方向。基督与伊斯兰,这两大宗教的共同特点就是:非我教徒,即为邪教,即为带罪之身,即为应净化的对象。基督神权高炽,伊斯兰圣战情结——伊斯兰教徒,似乎个个有着为真主战斗到天毁地灭,并光荣牺牲回到真主身边的觉悟——这一对冤家,铸就了千年之战。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基督号召十字军骑士夺回圣地,屡次东征;穆罕默德二世30万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以千钧之力灭亡东罗马帝国。直到近代,西方基督席卷世界,而不可压抑的真主之火,仍在圣地燃烧不息。除去对抗,还有教内内战。基督三十年战争,几可称为欧战,欧罗巴所有国家都被卷入铁蹄之下。伊斯兰世界,阿拔斯王朝灭伍麦叶王朝、奥斯曼帝国对波斯帝国,也都是这些政教合一帝国的正统邪教之战。
作为外人听起来,这是多么波澜壮阔的战史。但只有陷于血火中的民众,才能感受那朝不保夕的苦难。走在街上,身边一个真主的教众,可能就会掏出一颗炸弹,送你回到真主身边,而且不会觉得这对你有何伤害,完全是做了一件送你到真主面前的好事。你可以想象吗?虽然我们,也只能想象。
历史上唯一没有引发宗教战争的大信仰,佛教。
佛,比较包容。规则戒律,而犯了戒律,最多也一般是逐出寺门。对外力,以内修应对,敌进我退,敌凶我圣。刀架在脖子上,不过拈花一笑。很多修行,连作为仪式的剃度也不必要了。当代很多人,信佛的观念异常朴素。没有读众多经书,只是在接受着宽容的教义,行善修身。若用来当宗教蛊惑工具,佛教是挺不合格的工具。它组织松散,金庸书中的罗汉堂达摩堂都已经算高度组织化的演义了。用佛教来控制人们达到某种目的,蛮难的。
相信耶稣与穆罕默德,创立基督与伊斯兰伊始都是纯净的。但基督的神明化、伊斯兰的圣战化,都让这两大宗教有着向外侵扩的客观条件。被一些人加以运用后,就成为另外的一些东西。我在国内,江南和北方都参加过教堂活动,在美国更是接触无数教徒,不论哪里,都会被劝说入教。而有的基督徒,会说释迦牟尼法力没有耶稣大,不兼容、也不包容其他宗教。僧侣不会拉人,只讲教义,随缘随性。没有哪座寺庙,是传销组织般的拉人团队。
“基督不排斥任何人,神爱所有的人。无论信仰任何其他宗教或者无神论,‘只要归向主耶稣’,主都会用爱拥抱他。”“靠佛学救自己是不可信的,就像一个病人病入膏肓,却不去看医生,靠自己锻炼身体一般。”
当然,这也许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传统教义分歧较大之故,才会生出这些感想。在古人的思维中,历来缺乏对神圣目标的思考。上帝创世的思维模式,几乎不存在于中国文化视野之中。《论语》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心目中的上天,默默行事,与人类之作为无涉无缘。远天近人的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着你相信耶稣基督的救赎,就得真生命,因他宝血的洗涤,人的罪才得赦免。人永远无法成为神,只能成为神的子民。而佛教的彼岸超度,人人佛性,则与中国的成圣成仙遥相呼应,非使世界归于神圣的行为。
基督东来,伊斯兰西入。儒释道合一的价值体系,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