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霹雳游戏 |
上周末,霹雳官会去了北京,携数位匠师级操偶师傅、20尊角色本尊,在一个影院连办三天现场活动、连放一个月与台湾同步的最新剧集。大手笔大动作,看来要以首都试炼,试水大陆的全面推广了~
(只憾不能目睹!所以现场内容都是听到场人士描述……)
http://s13/middle/61b47812ta2f79d6daccc&690
http://s13/middle/61b47812ta2f79da9b4ac&690
霹雳在大陆的景况,就如本身制作一般,属纯精品路线。粉丝不大众,若不是圈子内,十人中未必有三人知道、一人喜欢。但只要一入其中,便无可救药地死心塌地。这次北京的活动,是中心城区外的一个视听影院,亦不在商圈、流行圈或干线区、住宅区。听朋友的描述与看照片,基本是100平米的一层场地,人数也是八九十人。若偏说这是大众流行,那当然有些自我感觉良好。
但到场的粉丝,无不以一当百。只要操偶师与偶一出,喊声必定震得南城抖三抖。最红的明星可享受的现场待遇无过于此:出场尖叫、在场狂叫、退场嚎叫。
若抛开自己道友身份做一个旁观者来看,也是有趣的观察:
霹雳粉丝不多,但粘合度极高;女性居多(活动照片未免以偏盖全,但全场观众找不出两位数的男生,多少说明问题),异常痴迷;自成组织,严进不出。本业不旺,周边火爆——
霹雳剧集的人设极其强大,又为流行元素,于是多戏剧性、煽情,与英雄。多情者众、衷情者众;英雄辈出、枭雄亦辈出;坏人均非天生、曲折均有缘由。多情英雄悲情戏,正是少女最爱。
霹雳是真正的传统与流行完美结合。中国风之强烈,就如流行音乐界方文山的歌词。诗词歌赋的厚度,又背靠着千年的积蕴。此一项文化辨识度与文化认同度之高,就不是国外动漫等可比。而霹雳在当下时代大放异彩,则是积极融入流行,借动漫、鉴时装剧、塑造一个个偶像、演环环相扣的阴谋算计。
霹雳有着1000多小时的剧集长度。当然以流行文化为诉求,最近几年的剧,可剥离性越来越强——剧情的框架总似一个个类似的几何结构,人物总是去世退隐或登场亮相,只是不断变换着各种性格。所以从一个断点看起,不用前面的剧情,也能明了后面的原委。但是,1000多小时的长度,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资历”与“历史”。任何一件事物,越多历史感,便意味着越多内心羁绊,越多羁绊,就越不可能放开,只会越陷越深。(同时,这种历史感也造成了准入门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化,也让圈内人有更多自我圈子情绪。所以霹雳公司也在用流行和剧情来适当弱化)
霹雳的主角——是木偶。它以远超常识的华丽与灵动,吸引着对木偶期待阈值本不高的新入坑者——“木偶居然能这么漂亮地演戏”,绝对是每个入坑者的第一反应!它是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只要剧情人设优秀(这方面似乎最不用担心),就足够成为各色的优质偶像,接受粉丝崇拜。而若在现场看到本尊行走谈笑,那木偶的器具性,与角色的生命性,在这一刹那的强烈反差,让女粉丝痛哭流涕都绝不少见。最后,它不像其他动漫的周边,是虚拟主角实体化;或其他影视的周边,实体主角虚拟化。木偶本身就是最适合贩卖的、虚实结合的周边。
如此多优势,霹雳为何在大陆还未能大红大紫呢?说到底,还不是个盗版的症结……
周边贩卖的地方
1000多一套的正版剧集!
活动开始就这样了
越过无数只手拍到的!
霹雳在台湾早已入主流文化,百万级的观众群,相对台湾的人口,可说明一切。当然台湾作为我们的一个省,娱乐文化有独立、封闭且自我的一面。单说剧集,大部分台湾本土剧就都是百集以上,空间少而系统大,有明确的排外属性,未必在大陆就能范围性流行。但霹雳显然志存高远,将剧集真正动漫化、流行化,坚持本土化的同时国际化。不过在台湾,影碟租售是大头收入,这部分在大陆则几乎为零。在台湾,霹雳有自己的电视台作为最广传媒,在大陆,电视等正规媒体渠道,只在数年前南方零星电视台有播。而看剧的渠道,当然就多是下载了。
这算遗憾,也是空间。首先霹雳已尝试与影院的合作,试图打开新渠道。此次在北京的活动持续一月,在店内点播剧集,就能到包间观看(高清宽屏影院模式哦……)。对于精品路线的霹雳剧集,以粉丝的痴情程度,这模式绝非单纯推广,而是真正有商运前景。粉丝对偶像的崇拜,需要场景与环境的融洽,这些在电脑边是无法享受的。其次,电视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迟早要谈合作、进入,不然大众传播一路,必将永远将霹雳封死在精品小众的领域。以黄家生意上的雄心,不可能甘心于此。大概会曲线救国,以各种形式逐步推广。电视渠道未铺开前,霹雳已经凭借优质偶像,聚集了优质粉丝。任何线下活动,道友都是天南地北地涌入,从理性崇拜直入盲目崇拜。如果大众传播渠道一通,这些优质粉丝,将成为星星之火,以蜂鸣效应带动几何数量的弱线粉丝,形成庞大的霹雳群体。以霹雳极适合线下活动与周边贩卖的特性,周边经济的带动毋庸置疑。
而若在大势之前就站住风向,甚或助推霹雳进入主流,必是一步先机之棋。这个市场尚有限制盲点,因此才有操作空间。
最关键,归根结蒂,霹雳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产物。有些东西,不是在情感、物质上,而是在基因里与一个种族产生共鸣的。
来不及卸妆就拍照
道友自带的偶……疯狂拍照中
前一篇:22岁在左,新的美好向右
后一篇:通晓赚钱之道的艺术家